《女煞葛洛莉》:两个都市孤独者,在包容与理解之中寻找自我价值(2)
2024-06-16 来源:飞速影视
《女煞葛洛莉》作为“独立电影”,追求作者性与风格化的表达,这与80年代奥斯卡保守温和的价值取向是相悖的。而“独立电影”的诞生与发展,正是与“片厂电影”相伴相生的。
“片厂电影”作为好莱坞电影产业的主流产品,高投资、商业效益为首的目的性,造就了类型化的特点。就拿《女煞葛洛莉》所处的80年代初期而言,“片厂电影”是高度趋同的,从《矿工的女儿》到《普通人》,奥斯卡的获奖电影中,温情片占据主流。或许是用中产家庭的和睦、美好、忠诚、信念来制造一种安逸,或许是用一种田园诗式的质朴与宁静来呼唤一种纯真,本质上却是风格趋同,并无突破之处。
好莱坞大片厂制片虽然工整精致,却刻板保守缺乏对社会人性一针见血的洞见力,逐渐使得很多观众感到审美疲劳与厌倦,此时,“独立电影”便应运而生。它们彼此互为补充、互为对照,没有高下之分,为电影类型的精细化提供了更为便捷的思路。
约翰·卡萨维蒂,作为独立制片的先行者、美国独立电影的教父,一直致力于反应都市中的普通人与底层群体的生存状态,用即时反应、即兴表演体现一种人与人之间沟通交流的困境。
《女煞葛洛莉》中的纽约,不再是《华尔街》等商业职场电影中的精致华丽,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更接近生活真实的粗粝与破碎。后工业时代的大都市纽约,拥挤的地铁公交、陈旧的旅馆、肮脏的街头、逼仄的隧道、琳琅满目的便利店,长焦摄影与景深构图构建了一个普通人生活的公共空间。 手持摄影与虚化背景的拍法,更强化了都市中无所适从的漂泊者内心的迷惘、不安、焦虑、困顿。
这在以后王家卫、娄烨的“都市影像”中都能找到相似的表达手段。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