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毕业去修摩托,值吗?(3)

2024-06-16 来源:飞速影视
这种人生选择过程中的张力构成了我们理解《修理店》一书的背景。但是就我自己的阅读经验来说,这本书的价值与“名校博士转行修摩托”的噱头没什么关联。可能大多数书店会把这本书摆放在“励志”或“自我提升”之类的区域。但是它的流畅、明晰和鲜明的个人色彩或许在某种程度上掩饰了它的深度和尖锐。
如克劳福德自己在中文版前言中所说,他真正想聊的是“生命”。我在阅读时,有时会不禁想起古希腊赫西俄德的诗篇《工作与时日》,在对日常经验的反思背后,锋芒所指是如何理解人的特殊性。
在各种版本的成功学都在变着花样劝说人们如何以精明安全的方式实现人生效益最大化的时候,克劳福德颇有些迎难而上地重述人所独有的价值、优雅。这本并不算厚的书,好像是他在修理店里日常摆弄的升降机、切割机一样,看似笨拙,但却有难以被人忽视的尊严和力量。
如果大家在网络上搜索,会发现克劳福德做过一系列演讲,主题就是捍卫体力劳动的尊严。我们理解这个人、这本书,也要从这个基本的矛盾入手:为什么人类的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之间,无论双方在收入待遇和工作体验之间有什么样的相似性,但在象征性的价值体系当中,前者总是会被贴上不体面的标签?

博士毕业去修摩托,值吗?


我在书单节目中曾经多次提出,我们对于工作的想象和判断,之所以需要反思,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我们在事实经验层面可能缺乏足够的认知。体脑劳动的对立由来已久,我们的先贤就有“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判断。
如果说在传统社会,因为文字是一种稀缺能力,脑力劳动的优越性有其自身道理,那么为何进入现代之后,有时哪怕体力劳动者收入并不输给脑力劳动者,但是也仍然被认定是粗鄙的工种?克劳福德简单追溯了资本主义工作演变的历程,提醒我们注意,在体力劳动当中并不缺乏思考、判断,并不缺少创造性。
就像我之前提到过的那样,一个优秀的保洁工人,需要有非常全面的能力,而且每时每刻都要针对不同的现实状况做出调整。他们和大多数白领工作的区别可能只在于很少依靠语言的呈现和渲染。
02.
从身心二元论到流水线,
被“分割”的劳动者
克劳福德对于体力劳动特点和价值的提倡,有深刻的哲学依据。在很多哲学传统,比如我们上面列出的劳力劳心的对立当中,身心是被割裂的二元状态,它们认为心灵或大脑是一个相对独立运作的单元,负责将纷乱的生活经验上升为抽象思考,总结出规律或真理,以此来贴近世界的本源。在这样的哲学系统当中,身体是被排除在认知过程之外的。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