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毕业去修摩托,值吗?(5)
2024-06-16 来源:飞速影视
流水线的理想是把绝大多数工作一厢情愿地拆解为若干最小单元,而各个单元的难度被降至最低,只要有基本劳动能力的人都可以做。流水线建立之后,体力劳动就跟“重复”“低技术含量”绑定在一起,相应的,白领工作被认为需要更高的教育门槛和更高的知识技能。
但正像是克劳福德所指出的那样,白领工作在很大程度上也逐渐接受了流水线概念,只是在形式上似乎没有那么极端,白领工人在今天所完成的也只是若干环节上的指定动作。这一点格雷伯也曾经指出过。
于是乎,从体脑对立出发,经由资本主义在效率和利润旗号之下的扭曲,人类的工作状态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工作实际上已经不再需要一个完整意义上的“人”,我们只需要某些技能甚至某几个动作。所谓“专业化”也罢,所谓“各司其职”也罢,工作不再是对人的培养,而是某种即插即用式的想象。
今天绝大多数人已经很难奢望工作本身能够持续且稳定地提供人生意义。这种萎缩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上述人与工作关系的变化。很多朋友在对节目的讨论中都提到了前段时间流行的美剧《人生切割术》。
没错,当下工作对人的理想状态就是“切割”,但是真正切割的并不止工作和生活这一组对立,而是我们在工作状态下向更为多元化方向发展的可能性。为了实现生产过程的“稳定”,我们要斩断人向外攀缘的意向,让人定型在一个可控的状态。
克劳福德认为,面对这样根本性的、似乎无可逆转的扭曲,“工匠”成为难得的对立面。
我很推荐大家首先去读一下《修理店》第五章结尾部分,作者对自己修理一台老式本田摩托车的记录。这个故事发生在他辞去智库工作自己独立从事摩托车修理之后。在这段细节完整的故事当中,浓缩了克劳福德看重体力劳动、工匠精神的一些核心要素。
比如,面对这样一台老旧到近乎报废的摩托车,如果你去销售商那里咨询,得到的建议往往是“扔了吧”。与其花钱费时请人修理,还不如直接买一台新的,剩下时间和精力去享受或去“创造新的价值”。这也是我们所熟悉的消费主义的逻辑。但是在一个工匠看来,我对这个世界的掌控感,甚至我作为一个人的尊严,有时就体现为我对“修车”这件事的坚持。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