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毕业去修摩托,值吗?(6)

2024-06-16 来源:飞速影视

博士毕业去修摩托,值吗?


克劳福德甚至在这里引入了一小段哲学讨论:所谓“主体性”,很大程度上源于跟外部限制力量之间微妙的角力。把车修好这件事,既无关于省钱,也不是我需要打发时间,而是在通向修理这台蛮驴似的机器的过程中,通过非常细致的判断和高强度的劳动,我重新获得了对生活中某一部分的掌控力。
人的主体性,以及对自我的确认,是靠这种对生活的掌控力来一点一点建立起来的。修理是复杂、具体、充满未知但又不断跟外部环境对话的劳作,购买是短暂、清晰、瞬时完成的行为,前者让我们沉入某一种过程,而后者则始终悬浮于浅表。
再比如,当一个匠人沉浸在我们上述所谓劳作的过程当中的时候,他并没有也不可能以一种自恋、狂妄的唯我独尊的姿态去应对这一切。在修理的过程中,很多问题是难以被直接观察到的,很多操作是难以被百分百确定的。
一颗螺丝、一节电线,可能都会酿成大错,前功尽弃。匠人工作或许会最终导向主体性的确信,但这个确信的前提却是操作者把自己暂时“交出去”,交给物质世界的客观规律,交给问题原本的来龙去脉。
修理过程是一个看上去似乎矛盾的过程:你只有首先认识到自己没那么厉害,只有老老实实“按规律办事”,你才能获得对自我的确信。
从这一点来说,一个工匠很少是一个巨婴。工匠绝不会说出“我不要你怎样,我就要我怎样”之类的糊涂话。工匠和医生很像,他们面对的对象都不是完全可控的,甚至相当一部分知识还是未知的。表面看,这样的工作充满风险,再往深说,正是工作固有的风险让人摒弃炽盛的虚火,既有勇气迎难而上,同时又对客观世界的限制心存敬畏。
03
弥合体脑对立,匠人的可能性
所以,克劳福德之所以赞颂体力劳动,并不是因为他有痴迷修理摩托车的怪癖,而是他在自己多年从事修理工作的过程中体会到了一种不同的、有关于“人”的定义。
修理工作是一种劳作,是很多人糊口的手段,但同时也是一种教育的过程。与对“匠人精神”的贬抑不同,克劳福德认为,工匠学习本身,从电路、从扳手、从升降机、从电气焊开始,完全可以走向一种更为宽广的“人”的姿态。这种“人”不狂妄、不自恋,他们很少依赖语言呈现自我,他们跟世界的关系稳定且具体地表现为“物”的状态。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