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仨》「中」杨绛(钱钟书夫人)(6)
2024-06-16 来源:飞速影视
我们对女儿钱瑗,也从不训示。她见我和钟书嗜读,也猴儿学人,照模照样拿本书来读,居然渐渐入道。
她读得很快,小书不经读,我特为她选挑长的故事。一次我买了一套三册《苦儿流浪记》。圆圆才看了开头,就伤心痛哭。
我说这是故事,到结尾苦儿便不流浪了。我怎么说也没用。她看到那三本书就痛哭,一大滴热泪掉在凳上足有五分钱的镍币那么大。圆圆看书痛哭,该是像爸爸,不过她还是个软心肠的小孩子呢。
多年后,她已是大学教授,却来告诉我这个故事的原作者是谁,译者是谁,苦儿的流浪如何结束等等,她大概一直关怀着这个苦儿。
都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父母言传身教对孩子有无可替代的影响。
钱瑗生前是北京师范大学英语系教授,她治学严谨,开创了英语“文体学”;她关怀学生,为人刚正。
逝世后得到许多学生、同事、同学、好友的缅怀。
他们说:“我们不会忘记钱瑗。”
现在很多父母为孩子不喜读书而头疼不已,却不懂得反思自己。如果天下的而父母们都能像钱杨夫妇这样爱读书,孩子怎么可能不好好学习呢!
就这样,在沦陷区上海,我们仨艰难而又温馨地度日。新中国成立前夕,钱杨夫妇带着钱瑗北上,开始清华大学的执教生涯。
钱先生从蓝田师院回到上海时,陈麟瑞邀请他到暨南大学任教。
陈说:“正好,系里都对孙大雨不满,你来就顶了他。”钟书只闻孙大雨之名,并不相识。沦陷区度日艰难,钱先生一听说要辞退别人,马上退让。
钱先生满腹经纶却没有丝毫傲气,有团队精神,听从调度,愿意吃亏。他服从调配,放弃了自己擅长的外国文学而研究选注宋诗,不能回自己的专业工作,尽管心里感到委屈,也愿意接受,而且在这个非专业岗位长期坚持工作,写出了《谈艺录》《宋诗选注》《古典文学研究在现代中国》《管锥编》等著作。
我们仨就这样一起走过了新中国成立的最初十年,接下来,十年浩劫“文化大革命”来了。
在这一部分,杨绛先生写得很委婉,我们似乎没感觉到文革对这个家的巨大冲击。
这十年中,我们仨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磨难。在此期间,支撑我们仨度过艰难岁月的,除了坚定不移的信念,还有我们仨专属的“石子”。
杨绛先生说,钟书每和我分离,必详尽地记下所见所闻和思念之情。阿瑗回家后,我曾出国而他和阿瑗同在家,他也详尽地记下家中琐碎还加上阿瑗的评语附识。这种琐琐碎碎的事,我们称为“石子”,比作潮退潮落滞留海滩上的石子。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