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浅论浅浅——这其实是世俗的较量,与诗无关(3)

2024-06-16 来源:飞速影视
有现代诗理论专家,提出诗的鉴别方法,是在现实中给人塑造迷离幻想,只要能在诗歌内找到不同的两个世界,就算是诗歌。也就是说只要有想象、有隐喻、有意义,我们就能称之为诗歌。
这当然也是对的,否则的话即使押韵,也不过是空洞乏味的文字。
但这是内容上的判定,是在形式上无法判定的情况下,才不得已退而求其次,以精神内涵来判断一首作品是否为“诗”。
因此,在这些专家手中,就可以完全抛弃格律韵脚对创作的限制,全力追求意象表达。
再说一遍,我认同这种判断方法,我在鉴赏一首作品的时候,同样会使用这种方法,也就是对内容意境高下的判定。
但是我从内容上得出高下,基础是在形式上确认为“诗”之后,再判定这是一首好诗,还是一首乏味之作。也就是说内容意境,对于有形式要求的人来说,只是诗歌好坏的判断,而并非是不是“诗”的判断。

浅浅论浅浅——这其实是世俗的较量,与诗无关


其实贾浅浅的《郎朗》(我不知道这是否只是其中一段,因为没有兴趣去发现),我们一看就知道,这属于赵丽华的“梨花体”。梨花体是不是诗?以前讨论过。以我的标准来看,当然不是诗,但是我不否认梨花体是诗歌创作上的寻路。
我不认同这些作品,但是我认同她们在表达方式上的创新和努力。
这个其实和“丑书”是一样的。虽然大多是群嘲以泄愤,但实际上,一种丑书的书写者在书法基本功上的造诣未必比其他人要差——要知道我们今天常用的颜体,在刚出来的时候也是被大加抨击的。又好比打油诗,其实在它产生的中晚唐,和李商隐的朦胧诗,白居易的白体诗一样,都是在盛唐中唐的高峰之下,走投无路的创新。
朦胧诗活了下来,在北宋成为西昆体,又被大众抛弃,只有白体诗不但活得好好的,还成就了白居易诗王的名声,打油诗则沉入流俗,被正经文人翻白眼。
也就是说,同为文学开创,却因为走向不同,被大众审美筛选、淘汰,最终各归其位。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