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杨牧逝世|他说,诗是舞蹈也是治愈灵魂创伤的偏方
2024-06-17 来源:飞速影视
近日,作家、翻译家、学者杨牧病逝,享年80岁。作为重要的文化传播者、教育家,他的逝世让宝岛台湾又失去一位文化巨擘。杨牧1940年出生于花莲,本名王靖献,十几岁开始写诗,《水之湄》《花季》《灯船》等多部诗集成为文学经典,多年来一直被认为是台湾最有可能拿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但杨牧一生不局限于作家身份,他赴美攻读博士学位,专攻古典文学研究,留美任教,又做评论、翻译、戏剧创作等工作。
杨牧是与余光中、洛夫等台湾重要诗人齐名的作家,但他在大陆的知名度较弱,这缘于其作品很晚才大规模在大陆广泛传播。2013年,杨牧受邀来大陆宣传以他本人为主角之一的纪录影片《他们在岛屿写作——朝向一首诗的完成》并参加文化论坛、高校讲座、访谈等,他与陈平原、杜维明等学者谈诗歌,谈传统文化,让不少普通读者认识了这位诗人。直到2014年,杨牧最重要的散文作品《奇来前书》《奇来后书》才由广西师大出版社出版,2015年《杨牧诗选》出版,杨牧的书出现在各大新书推荐榜单中,引发阅读热。花莲对杨牧意义重大,故乡被他用绵密、敏锐的文字写在了《奇来后书》第二章《诗人穿灯草绒的衣服》一文中。那是一个“站在东西走向的大街上,可以看见尽头一片碧蓝的海色”的地方,而杨牧说他成为诗人是自然而然的事,他不可能在十几岁时就刻意追求成为一名诗人,却可以作诗,是因为自己受了山、水、云彩、海的感染,觉得需要接近大自然:“我仿佛看到子夜以后满天的星光,感觉到夜露的寒冷,听到子规的啼声。
我仿佛看见莲花池里的绿萍,看到鲢鱼游水,看到青蛙和长嘴的彩色鸟。仿佛很多江南的马蹄和酒肆和宫墙和石板路召唤着我,仿佛看到宋代的午桥和拱门,红漆的拱门。在空屋子里穿过的时候,我仿佛感到有人在鼓励我必须从事创作”。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