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史研讨:欧洲传教士在游历中国的过程中,记载了哪些内容?(3)

2024-06-17 来源:飞速影视
虽然使命未能完成,他们首次将“契丹”写入游记,并带到了中世纪晚期欧洲人的视野中,且得出结论,契丹就是以前古代的丝人国。通过游记中的记载为欧洲塑造了一个野蛮、暴力的中国形象,游记中提及“他们被恰当地当作地狱的人”,这反映了当时在蒙古西征背景下,欧洲对远东民族的恐惧和厌恶心理。

古代史研讨:欧洲传教士在游历中国的过程中,记载了哪些内容?


而此后的两个世纪中,欧洲各种类型的文本中都或多或少地出现了有关契丹和蛮子的描述。特别是《马可·波罗行纪》为欧洲人创造了与以往认知迥然的、让人心驰神往的中国形象:大汗统治下的以君权和财富为主要特征的大汗帝国。
对这一典型特征的塑造反映了欧洲社会对世俗精神和政治欲望的隐喻性投射,隐含着欧洲对中国的向往。这两种不同的中国形象扎根在欧洲人的心中,在长时间的交流交往过程中,这两种形象往往呈现波浪反复、时起时落的状态,但“任何一种形象都没有完全取代另一种形象”。
在中西第一次大规模的直接接触中,“中国形象”被西方传教士和商人们沿着丝绸之路“输送”到西方世界,欧洲家乡的父老在倍感震惊的同时,思维和视野也受到了冲击,甚至产生了意想不到的反应和影响。

古代史研讨:欧洲传教士在游历中国的过程中,记载了哪些内容?


行旅记游文本中的写作和表达很大程度上地构建了外域人眼中“中国形象”的多元性,给13-15世纪的世界文化造成了多层次的影响。同时,值得注意的是,马可·波罗从物质方面为欧洲人描绘了一个地大物博、繁荣昌盛的中国形象,而传教士们从精神层面对中国形象展开建构和塑造。
因此,这一时期创造的中国形象无疑具有类型化的意义和价值。与中世纪晚期混乱落后的欧洲相比,大汗统治下的中国完全可以称得上是财富与享乐并存的人间天堂,此时的欧洲渴望用一种物质化的异域形象来帮助欧洲社会走出基督教文化所带来的种种困境,而中国恰好成为走入欧洲视野中的形象。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