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文学好书·荐书|钟求是《地上的天空》:九个故事,九种人生(2)
2024-09-26 来源:飞速影视
那个时候,我好奇心特别强,喜欢一个人在街上晃悠,一见到围成一圈的人群就兴奋地往里挤。人圈里边的空地上,有走江湖的好汉在推销膏药并演示武术。这些表演时不时讨到一阵喝彩声。大人们一叫好,我也跟着叫几声。
我一般还要到人民广场走一走。人民广场是镇上的热闹地方,有打球的,有卖水果的,有闲话的,各路拳派的小喽啰也喜欢在那儿显显身手。如果耐心在那儿等着,我会看到一场群架,或者一个对一个的独斗。那时候打架不太用刀子,所以场面不血腥,比较耐看。
当然,街上还有更好玩的人物——这些人物以怪异的外形和独特的个性在镇子里获得显赫的名声。一位是背尸工,脸上有麻子,搬过尸体手也不洗就能吃下饭。一位是疯子,很文气,曾在部队里当过军官,蹲在地上能画好看的图画。一位叫谈夫,是个码头挑夫,空闲了便对着人群大谈谁也不明白的理论。还有一位板车拉夫,鼻孔短缺,据传仅有一只睾丸,可后来结婚生了一个儿子。我的一位同学把他们概括为“四大才子”。
除了好奇心,那时我还拥有一张借书证。我清楚记得四年级的一天,我父亲带着我去县图书馆办理了借书证,然后我第一次借到了一本薄薄的小说。此后好些年里,我成了图书馆忙碌的走客。那时候我的阅读很贪,暑假的下午,我在外边玩过了回家,搬一张小竹椅坐到屋外,从夕阳看到晚饭,晚饭后又看到天黑,一本书差不多就看完了。这样的阅读速度,加上图书馆可看的小说不多,两三年后,我借书就变得困难起来。每次在图书馆的玻璃橱窗前一路看过去,又一路看回来,一排排全是看过的书。偶尔见到未读的好书,心里便一阵欢喜。那会儿的抢手好书,主要是指《艳阳天》《大刀记》《西游记》《水浒传》,还有国外的《在人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牛虻》《基督山伯爵》等。
在这个镇子里,我生活十六年多,读完了小学和中学,也形成了一生中重要的基础记忆。许多年过去,我始终没有断开与家乡的联系。小镇上的景物、故事和各色各样的人物一直在我脑子里潜伏着并丰富着,一旦遇到机会,它们就会带着生命的蓬勃,长出我所需要的小说细节和气味。对我的写作来说,家乡既是出发地也是根据地——是的,这么些年,昆阳小镇化名昆城,许多次出现在我的小说里。
02
我的大学
1980年秋天,十六岁的我离开家乡去北京上大学。那个时候,一个县城小子闯进京城校园,心里自然装着兴奋。但兴奋之余也有失落,因为我读的是经济学专业而不是中文专业。所以在相当一段时间里,我“身在曹营心在汉”。上课之外,我会找些小说来读,譬如《莎士比亚戏剧作品集》《外国现代派作品选》《围城》等。《变形记》《等待戈多》《墙上的斑点》等现代派作品就是那会儿看到的。彼时还流行朦胧诗,校园内外不时有诗歌朗诵会和讲座,我会流窜着去听。这些都调动了我的文学情绪。到了放假时间,同学们在补外语,我则胡乱写些所谓的小说和诗歌。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