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多家车企裁员背后:一场只留“大动脉”的行业调整战?(3)

2024-09-26 来源:飞速影视
目光转向特斯拉,马斯克在内部信中给裁员决策的解释是:多年来,特斯拉发展迅速,在全球各地设立了多家工厂,但与此同时,某些领域的角色和工作职能也出现了重复。在公司为下一阶段的增长作准备时,降低成本并提高生产率就显得极其重要。
此外,马斯克在社交媒体平台明确指出,特斯拉正在精简销售和交付体系,因为这个体系“已经变得复杂而低效”。
而广本、一汽大众优化一线员工的背后,是合资车厂销量滑坡的事实。中汽协数据显示,2024年4月,我国自主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达到63.5%的历史新高,这背后,是合资品牌不足四成的落寞。
以一汽大众为例,乘联会数据显示,4月一汽大众厂商零售销量11.9万辆,市场份额7.8%,排名第二,与排名第三的吉利汽车相差不足万辆。但这个排位的背后,是一汽大众的同比下滑15.6%,以及吉利汽车的同比正增长31.2%。且截至4月,一汽大众的销量已连续三个月下滑。
行业格局生变:
增速放缓,“卷”意渐浓
这一轮裁员行动的背后,是传统制造业受到电动化和智能化双重冲击下,产生的行业格局剧变。
一方面,燃油车逐渐成为少数派已成事实,尤其是在国内。今年4月的前两周,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超过了50%,在许多业内人士看来,这标志着新能源汽车行业正步入成熟期,指数级的增长很难再持续。
这一点从中汽协的数据也可印证:2021年和2022年我国新能源车销量增速分别为160%和93.4%,到了2023年,该数字已降至37.9%,尽管仍保持增长,但增速明显放缓。
这不仅意味着,车企要及时做好成本控制和资金链管理,也意味着在燃油车时代呼风唤雨的上游供应商们,将面对不断收缩的市场,以及越来越多转战“自研”而流失的客户。
另一方面,各条细分赛道已经趋近饱和。车企为了应对层出不穷的新对手、避免成为遗憾退赛的被淘汰者,就得不断调整策略,随时应对市场变化。
比如,几年前还能占据独家优势的理想汽车,在面对问界等强劲对手时,也丢失了销冠头衔,只能痛定思痛。又如,曾主攻高端市场的蔚来,在被比亚迪等“价格屠夫”挑战后,也转而发展子品牌,转向下沉市场;亦或是,以智驾技术为核心的小鹏汽车,在与华为正面pk后,也决心推出15万级别的智驾车型,以加快市场占领的脚步。
这些战略的每一个动作背后,都涉及着海量资金的腾挪,引发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结构调整。新能源车企的商战,只会比互联网企业更加刺激。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