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梗”吃掉了我们的语言(4)

2024-09-26 来源:飞速影视
“比如说yyds(永远的神)、srds(虽然但是)、绝绝子这样的表达,大家都在说,如果你不知道它们是什么意思,或者不用这些词,那可能就无法和身边的人正常交流”,她的语气变得急促,“所以你怎么办呢?只能随大流。”
同在“文字失语者互助联盟”的石静楠也有“被裹挟”的感觉。历史系本科一年级在读的她自中学起就保持记录的习惯,并不觉得零碎表达感受、观点有什么困难,只是为如何输出更长篇幅、更考究逻辑的长文而苦恼。
因为对文字的拟真感有执着追求,石静楠反感缩写式的表达,也乐于追溯词语的本义。但这很多时候显得不合时宜:“比如‘内卷’本来是个学术概念,但现在它的含义被拓展得太宽泛,离它的本意已经十万八千里。这个时候我要是总跟朋友说,这个词不是这个意思。那会显得我不有趣、很奇怪。”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副教授徐默凡曾在受访于《文汇报》时指出:“语言表达内涵与外延成反比,词义越是模糊、越是简单,其使用范围就越大”。
在“万物皆可绝绝子”的时代里,表达似乎开始变得轻而易举。但这种轻易有其代价。石静楠认为,当现成的表达可供随时取用时,人可能会倾向于不做思考,直接“拿来”。这会造成表达能力的萎缩:“用进废退嘛。”

当“梗”吃掉了我们的语言


图源/图虫创意
“文字失语者互助联盟”成员杨润曾对组内成员失语的情况做过大略梳理,她将石静楠描述的“拿来”行为称为“借他人酒杯”。
信息如潮的现下,可借取的“酒杯”很多,从热梗到表情包,从影视作品截图到他人文案,所有可见的表达都可以被借用。杨润并不反对适当引用,但她总觉得,倘若借取成了一种习惯,自斟自饮就成了难事:“如果一直说别人的话,慢慢就会没有自己的话。失语在所难免。”
无论是追随大流膨胀词义,还是过度引用借取“酒杯”,本质上都是对自我表达能力的废弛。张晓雯对此深有体会。2019年,因为考研,她中断了公众号的更新;2020年考研失利找工作,她也没怎么写,少有的输出全靠转发,配上类似“这不就是我吗”、“哈哈哈哈哈”的文案。
荒废将近两年后,她的文字组织能力迎来惨烈“滑铁卢”。往回看,她觉得懒惰懈怠、疏于练习是自己成为“文字失语者”最重要的原因:“那时我给自己找借口,总说还没有稳定的工作,稳下来再开始写也不迟。但其实长时间不写真的会无从下笔。”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