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在庆:重审“奥本海默事件”|荐读(5)
2024-09-26 来源:飞速影视
1925年,年仅21岁的奥本海默,拿着布里奇曼给卢瑟福的推荐信,远渡重洋来到英国剑桥。但卢瑟福认为他大学里学的是化学,成就不突出,不肯收留他。他后来又转向J.J.汤姆逊,结果汤姆逊交给他的实验也没有做好。
他在剑桥的经历,让他对自己作为一位实验物理学家的理想彻底破灭。他的孤独感、思乡病,加上对自己弱点的觉察,所有这些加在一起,让他对自己感到绝望,陷入焦虑之中。
很快他就精神崩溃了。1925年秋,他在导师的桌子上放了一个有毒的苹果。学校当局让他去看精神病医生。他被诊断患了早发型痴呆症,且已无可救药。
他的高中同学、哈佛校友,这时也在剑桥的费格森(Francis Fergusson)认为他肯定能恢复,就陪他一起去法国旅行。有一次,正当他们闲聊时,奥本海默突然扑到费格森身上,试图扼死他。费格森经过费力挣扎才得以脱身。
奥本海默当时确实已近精神分裂症的边缘。经过调养,他的精神逐渐恢复正常。奥本海默后来决定接受玻恩(Max Born)的邀请,到量子力学的发祥地之一哥廷根继续深造。
他在哥廷根只逗留了九个月。在这期间,他发表了几篇优秀的研究论文,并获得博士学位。他变得自信起来。当1927年回到美国时,通过他的出版物,他在美国物理学界已经非常有名了。他同时得到十几所大学的邀请。
最后,他选择在加州理工学院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同时担任教职,基本上是一边一个学期。之所以选择伯克利,是因为他觉得“那儿还是一块沙漠,没有理论物理学的基础,可以干一番事业”。而保留加州理工学院的职位,是因为在那里可以与同事们讨论,产生思想火花。
正是在加州理工学院期间,他发现自己的数学基础不行,于是申请基金再去欧洲。这次他先在荷兰莱顿与埃伦费斯特(Paul Ehrenfest)相互切磋,后又到瑞士苏黎世向泡利(Wolfgang Pauli)请教,并到莱比锡参加海森伯的短期研讨班。
1929年夏,奥本海默回到美国,到伯克利担任物理学教授。尽管开始时教学上还有点困难,但很快他就变成学生心目中的偶像。他的言行举止成为学生们竞相模仿的对象。
他经常带学生光顾豪华饭店,向学生介绍各种名酒,但成为他的学生绝非易事。“他希望他所做的每一件事和结交的每一个人都与众不同。”奥本海默无论挑选朋友、学生、爱人、同事,都要首先看他们是否符合他的这个标准。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