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时,我们在一起|2023年编辑部私人书单·新书(2)

2024-09-26 来源:飞速影视
杨苡,原名杨静如,1919年出生于天津的一个大家族,父亲为天津中国银行行长,族中名人众多。比起显赫的家世,杨苡的回忆更多从童年的视角出发。像是其兄杨宪益出门很有少爷气派,佣人跟在后面买单,她跟着逛街也能得到好处。还有七叔七婶在家中扶乩,想要召唤出死去小妾的魂灵。
杨苡的成长映射着历史变化中大家庭里女性的走向。读到巴金的《家》时,她就觉得自己家跟书中的几乎一模一样。她写信跟巴金交流,后来邂逅了巴金的哥哥大李先生,并开始了一段精神恋爱,可惜两人最终因为时局和前途没有走到一起。杨苡因此作过一篇小说叫《降旗》,讲述升旗仪式时见到恋人,可是不能行动,等到升旗毕,恋人已经不见踪影。故事中旗帜对于青年人的神圣意义,混合着恋爱的热情,透露出怅惘的思绪。杨苡回忆在西南联大念书时的情形,提到了许多故人,像是沈从文、朱自清及吴宓,其中沈从文对她的影响最为深刻,作为先生,他鼓励杨苡用功读书,在她结婚生女中断学业后,还劝她出来做事。她也最终得以在文学和翻译中安身立命,译出了《呼啸山庄》。 (推荐人 董子琪)

《宛转环》


阅读时,我们在一起|2023年编辑部私人书单·新书


慕明 著
单读 / 铸刻文化·上海文艺出版社 2023-02
对《宛转环》的关注始于今年春天的ChatGPT热潮,得知慕明的智能科学系背景后,我非常好奇这位既了解技术,又从事文学创作的作家会如何看待AI,于是对她发起了专访邀约。可贵的是,慕明没有神化或者贬低AI,而是把它放在一个跟人类差不多的位置——“作为一名新人作者,反而觉得ChatGPT很亲切,像是学习能力强但有局限的孩子。”也因为慕明有文理两方面的背景,她既没有乐观于技术进化,也没有悲观于技术对人的异化,而是在正反之中不断考虑着“可能性”和“代价”的问题。
这些观点也镌刻于《宛转环》中。这部科幻短篇小说集的魅力在于用技术重思古代经典,把AI放入技术变革的历史长河中,我们也就不会对技术如此恐慌了。比如开篇的《铸梦》讲述了先秦时代从没有青铜到大规模生产青铜的过程,并融入机器学习的当代思路,读来很是新奇。《假手于人》让神经网络技术复活了竹编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涂色世界》却写到了没有高科技眼镜而备受歧视的人;《谁能拥有月亮》则关于一名贫穷的女性如何学会铸造NFT艺术品,并揭示出技术作为新兴的力量与“弱者的武器”,与女性天然的亲缘关系。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