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杉|辨析《金克木编年录》中的几个片段(7)
2024-09-26 来源:飞速影视
大约在1943年中期,周离开加尔各答“去孟买大学准备戴博士高冠了”(《梵竺因缘——〈梵竺庐集〉自序》,《编年录》112页)。周写的《印度古植物学权威沙赫尼教授》(《读书通讯》第74期,1943年9月16日),尾署“三十二年六月十七日于孟买”,可证其于1943年6月已经人在孟买,所以才会有从浦那(Poona,孟买附近的历史文化名城)给金借了《梵文读本》寄来一事。金大约也在同一时期辞去《印度日报》的工作来到鹿野苑(《编年录》112页)。从上引《我的童年》译后记的写作时间,可以确定金于1943年11月底已至鹿野苑。1943年11月11日,白慧法师(即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已故研究员巫白慧,1919-2014)出席鹿野苑摩诃菩提会根本香寺第十二周年纪念会并用汉语和英语致辞。在他1944年2月致太虚法师书(《南海寄归传新页之七》,《海潮音》第25卷第11、12期合刊,1944年12月1日)中提到,他出席此次会议的消息由“《印度日报》总编辑金克木先生(适告假住鹿苑中华寺读梵文)”于会后发出。
金在《印度日报》所发之消息转载于《海潮音》第25卷第7、8期合刊(1944年8月1日)的《南海寄归传新页之六》,白慧发言的汉译转载于《海潮音》第25卷第4期(1944年4月1日)的《南海寄归传新页之四》。白慧此信后来又与其他信一起题为《白慧法师来书》重复刊于《海潮音》第27卷第1期(1946年1月1日)。由此事可知,金到鹿野苑后还在替《印度日报》组稿和发稿。
另据吴晓铃《佛陀成道日在鹿野苑——新南海寄归内法传之八》(《世间解》第6期,1947年12月15日)记载,他在1943年12月29日至1944年1月3日因参加第十二届全印东方学大会(All India Oriental Conference)经鹿野苑时(比上一段讲的白慧的活动晚一个多月),见到过“大虚大师的首座弟子法舫上人[1904-1951],法舫上人的侍者白慧法师,住在狮子国根本香寺从乔赏弥[憍赏弥]老居士学法的金克木兄,陪着李方桂[1902-1987]先生随喜的周达夫兄,还有中印度的寂比丘[即下文还要提到的乞寂法师,Shanti Bhikshu Shastri, 1912-1991]”,可见周与金分别后不久又曾在鹿野苑聚首。
周的后人说,李方桂和黄侃(1886-1935)、钱玄同(1887-1939)、赵元任(1892-1982)、罗常培等人都算是周的老师或准老师(舵儿《自杀研究》)。李周之间还有件事值得说说。据李夫人徐樱(1910-1993)回忆,李在改开初期首次回大陆访问之前,曾得“七十多岁[其实不到七十]的周达甫,方桂的门人,向他报告些语言学界的动态”。1978年9月,李在北京见到了周等分别了几十年的师友(徐樱《方桂与我五十五年》,商务印书馆,1994年4月第1版,103、107页;商务印书馆,2010年1月增订第1版,121、126页)。我在孔网见过有人卖一个1979年的信封,收信人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的杨耐思(1927-2019),寄信人署“周迟复”(网址:https://book.kongfz.com/217689/1409904135/;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