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蓝的眼睛》|黑人小女孩史无前例成了故事的主角(2)

2024-09-26 来源:飞速影视
正文里还有七次,在各个小章节的开头引用了《迪克和简》的其他小片段。明快的语言和氛围,与小说整体压抑的主基调形成了对比。
2. 以四季为主题,预示悲剧的发生不可逆转
全书很清晰的分为秋、冬、春、夏四章,始于秋天的故事,产生了一种时间的错位感。佩特拉在秋天里就已经发现了自己的“丑”,已经意识到如果她有双美丽的眼睛,一切都会不同。每到夜里她就祈求得到蓝眼睛,虽然一直失望,但从未丧失信心。在严酷的冬天,佩特拉遭到无情的戏弄和奚落,眼神里流露出的是“末日与起源之间的荒芜”。在和煦的春天里,她被父亲糟蹋怀了孕。在本该丰沛饱满的季节,她的生命过早的陷入了衰微。悲剧就像四季流转一样自然,不可逆转。
3. 破碎的“块状”叙事,拼贴出主角的缺席
小说没有采用线性的叙事方式,而是以跳跃、碎片化的“块状”叙事展开。板块与板块之间的内容是割裂的,又有内在关联,勾画出佩特拉的故事。叙事采用了两个视角,一个是小女孩“我”,还有一个全知视角。但没有一个叙事板块是属于佩特拉的,没有一个角度是从佩特拉的自身去展开叙述的。她从某种程度上缺席了,被忽视了。

《最蓝的眼睛》|黑人小女孩史无前例成了故事的主角


当佩特拉带上主角光环的时候,是在小说几近结束时,相信自己已经“拥有”最蓝眼睛的佩特拉,自己和自己的一大段喃喃自语。这个时候的佩特拉,以自我的亮相,坐实了悲剧已成定局。黑人女性的地位向来无足轻重,她们都是从“后门擦着边儿进入生活的”,更何况是一个黑人小女孩。
二、使用独特的隐喻,直指文化冲击之下的心灵创伤
佩特拉的自我迷失不是个体行为,整个黑人群体在白人文化的强势包围之下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冲击。隐喻的使用在文学作品中是最常使用的手法,在《最蓝的眼睛》里有两个颇具代表性的精彩意象。
1. 不发芽的金盏花,艰难延续的黑人文化
在小说的开头和结尾处,作者都运用了生命力顽强的金盏花做隐喻。小说中写到,那一年的金盏花都没有出芽。“我”以为是我把种子埋得太深了,但“我”和姐姐弗里达谁都没有意识到可能是土壤本身太贫瘠了。如今,当“我”看到佩特拉在垃圾堆里搜寻,在世间一切美好和废弃的物质(包括她本人)之间徘徊时,“我甚至认为当年全国的土壤都对金盏花存有敌意”。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