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横刀向天笑”原创者的卑劣一生(8)
2024-09-26 来源:飞速影视
青灯古卷对苗沛霖而言是回不去的远方
四、同朝为臣,相差为何那么大?
历史上厌倦伏案挥毫,笔墨营生,而投笔从戎者,不胜枚举。上溯千年则有班超、陆逊之辈头顶社稷民生,环顾晚清得遇曾、胡、左、李之流背负同治中兴;下探五纪更见润芝、玉阶之才肩挑救亡重担。他们所处时代迥异,从戎方式大相径庭,心中抱负皆是一展所学,安邦定国;苗沛霖在这一方面就显得不着边际了。上述诸贤中与苗沛霖遭遇最为相似的当属曾国藩了,曾国藩操办团练前身居高位,这一点是苗沛霖无法比拟的。不过苗沛霖攀上胜保这棵大树后仕途通畅,官居二品,已初步具备了和当年曾国藩相似的机遇和条件。但是不过数年,苗沛霖身死名裂,而曾国藩却如日中天统辖皖、苏、浙、赣四省军务,后来更是升华为一代大儒,名垂千史。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苗沛霖和曾国藩悲喜迥异的人生结局呢?
(一)术业不专,心术不正
曾国藩出生耕读世家,祖父曾玉屏文风稍逊,但阅历丰富;父亲曾麟是塾师秀才,曾国藩五岁启蒙,六岁入家塾,从小就受两位先辈的良好熏陶,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曾国藩二十一岁时考取秀才,二十九岁散馆考试,名列二等十九名,授翰林院检讨,从五岁启蒙算起,曾国藩伏案苦读圣贤书长达二十四年之久。苗沛霖学龄无法考究,他于而立之年才考取秀才,由此可见,其学术水平比起曾国藩要差几个档次。
曾国藩作为近代大儒恪守孔孟之道,忠君爱国,忧国忧民,自律守礼,进退有据;顾大局,识大体;而这一切伦理道德在苗沛霖眼中一文不值,统统得给利益让路,所以费正清在《剑桥中国晚清史》中称苗沛霖是“一个毫无原则的武夫”。苗沛霖缺乏原则的根本原因不是物质生活的极度窘迫,而是精神上的荒芜导致的心术不正;也就是说圣贤书没有读到家,孔孟倡导的价值观没有深入骨髓,内化成他的行为准则。苗沛霖将孔孟之学的经典视为“穷经”,是他穷困潦倒的原罪,并作诗大加挞伐,比之洪秀全有过之而无不及,如此离经叛道之举,很难说他深得孔孟学说的真谛。《孟子》曰:“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半吊子”书生的苗沛霖显然没有悟得孔孟之道的精髓,实践中干得是穷则“投机取巧”,达则“为害四方”的勾当。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