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横刀向天笑”原创者的卑劣一生(9)
2024-09-26 来源:飞速影视
治学高手——曾国藩
(二)“戾”欲熏心,德寡难化
苗沛霖和曾国藩都参与过镇压农民起义,作为统兵大将没有杀气和戾气是不可能的。儒家经典倡导仁义,而大儒曾国藩在镇压农民战争中却多行不义,湘军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甚至得到曾国藩的默许,所以曾国藩有“增剃头”的绰号。曾苗二人的戾气和战争罪行那是半斤八两,并无二致。但是两人的欲望心却是天壤之别,曾国藩操办湘军,最初目的是保卫乡梓,至于湘军东征那是朝廷的旨意,同样也是曾国藩讨伐太平天国,维护封建纲常,捍卫孔孟之道的“义举”,并非是为一己之私。而苗沛霖兴办团练的目的就是培养私人武装,成为他割据称王,做政治投机和图霸天下的资本。
天龙八部中的扫地僧解释少林武功的修炼方法时说道:“是以每一项绝技均须有相应的慈悲佛法为之化解……须知佛法在求渡世,武功在求杀生,两者背道而驰,相互克制。只有佛法越高,慈悲之念越盛,武功绝技才能练得越多,但是修为上到了取此境界的高僧,却又不屑去多学诸般厉害的杀人法门了。”
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曾苗二人的“戾”和“欲”的化解,化解法门是“德”。曾国藩杀人是为了保家卫国,护卫孔孟之道;有杀戮和争功之嫌,绝无僭越非礼之实。曾国藩的杀戮数量和暴戾比之苗沛霖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但他却能名利双收,原因就在于恪守的封建伦理道德在关键时刻度化了危险的戾气和贪婪的功名欲望;出于道德伦常的束缚,他以无欲无求及“不争”之态周旋于朝廷、同僚之间。他越是不争,他的实权和功勋反而更高,戡平叛乱第一人的殊荣非他莫属,也为天下公认——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太平天国灭亡后,德高望重的曾国藩不屑于王图霸业,再开战端;为打消朝廷的顾虑,他急流勇退,主动要求裁汰湘军,功成身退,成为流传后世的一段佳话。而苗沛霖恰恰相反,他镇压起义杀人完全是为了个人私利,欲望极为膨胀,又缺乏相对应的道德约束。伦理道德在他眼中如同草芥,最多不过是攫取利益的垫脚石,当满积的戾气和无尽的欲望缺乏相应的道德度化时,他也就完全走火入魔,在杀戮和反复投机的漩涡中愈陷愈深且不自知,正所谓: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