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高士图及其衍变——故宫“林下风雅”展之深度解读(下)(8)

2024-09-26 来源:飞速影视
这个故事与作品的重要价值在于,当无数人包括宋室王孙贵戚都抱着“顺时而变”的思想在杭州苟且偷安时,李唐以伯夷、叔齐决绝的高隐形象,令少数“不识时务”者的选择显现出辉耀千古的可贵。作品歌颂在朝代更替之际,以牺牲生命的代价坚守对故国的忠贞,使此图超越了一般褒扬“隐逸”、与当权不合作的层面,对北宋末、明末的文人及遗民文化都具有特殊的警喻意义和榜样力量。
就“高士图”而言,两宋可称是这一题材创作早期与后期的重要“分水岭”:将早期“高士图”中的某些题材以经典的形式固定下来予以延续,同时创立新的题材与图式。另外,在“文人画”思想的影响下,在人物刻画方面更提倡“神韵”的传达,在作品整体上更注重背景描绘和氛围烘托,使“高士图”与山水画紧密结合,成为传之后世的典范。
唐以来茶道勃兴,“茶圣”陆羽、“茶仙”卢仝俱为隐士,唐、五代时期不止一位画家创作《陆羽煎茶图》(见前表)。到南宋,描绘卢仝的画作开始出现并增多,如南宋李唐、刘松年、牟益等。现存故宫博物院刘松年(传)《卢仝烹茶图》卷,画破屋数间,绿槐荫浓,老婢赤脚举扇向火,竹炉之汤未熟,长须侍仆负大瓢出汲。玉川子卢仝倚案而坐,静听松涛,似有所待。其人物形象古朴,用笔细劲,因绢地破损太甚,婢、奴二人形象已不完整。风格近刘松年一派,但不及其《四景山水》卷、《罗汉图》轴之精整峭秀。《石渠宝笈》三编著录有刘氏另一同名卷,应与故宫本出于同稿,唯尾跋不同,已散佚。陆羽、卢仝题材的盛行,一方面由于人们欣赏二者不同流俗的隐逸思想,一方面也与五代、两宋以来文人士大夫追求精致生活的风气密切相连。除读书、赋诗、文会之外,与园居有关的莳花、焚香、品茶、鉴古、赏画等活动逐渐渗透到文人的日常生活中,由此产生了大量表现这类场景的绘画,如马远《竹磵焚香图》、赵佶《听琴图》、宋人《槐荫消夏图》《松荫谈道图》《雪窗读书图》元人《荷亭对弈图》等,可说是成为了元以后文人山水、人物画创作的最大主题。
元赵原《陆羽烹茶图》中所描绘的“俗客不来山鸟散,呼童汲水煮新茶”的情态,时隔二百年,嘉兴鉴赏家、书画家李日华展读此图时,心境与画中人一样,年轻时也是一腔抱负、曾任太仆寺少卿的他,此时并不关心日渐衰危的国事,辞官居里二十余年,每天带着独子李肇亨优游于书画、诗酒、禅茶活动中,成就了他与董其昌、王惟俭等“博物君子”的名声。李氏父子的生活状态,代表了明末文人面对政治腐败、社会动荡普遍的漠然与逃避的心态。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