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文学奖|译者邹鲁路:从小说家、诗人到戏剧家的福瑟(10)
2024-09-26 来源:飞速影视
在1992年至1995年期间,福瑟所创作出版的其他作品如下:诗集《天使与狗》(Dog and Angel,1992),诗集《诗歌新编: 1986—1992》(Poetry 1986—1992: Revised collected edition,1995),中篇小说集《两个故事》(Two Tales,1993),短篇小说集《成长的故事》(Prose from a Growing‐up,1994)。
1996年是福瑟文学旅程上最鲜明的转折点。1995年,福瑟的剧作《名字》(The Name)出版并首演。该剧于次年获易卜生文学奖 (Ibsenprisen)。这是福瑟第一部获奖的剧作。自此福瑟的戏剧创作之路一发不可收拾,并在其后数年中频频以戏剧作品获得各类国际大奖。也是在1995年,福瑟的长篇小说《忧郁症 I》(Melancholy I)出版。这部作品同样于1996年同时获得马尔瑟姆最佳新挪威语图书奖(Melsomprisen)和萨莫尔最佳新挪威语图书奖(Sunnmorsprisen)。
《忧郁症》的主人公拉斯·赫特维格(Lars Hertervig,1830—1902)是挪威艺术史上最杰出的画家之一。他是浪漫派风景画家,出身贵格教派贵格教派(Quaker)家庭。贵格教派又称公谊会或者教友派(Religious Society of Friends),是基督教新教的一个派别。该派成立于十七世纪的英国,因一名早期领袖曾告诫世人要“听到上帝的话而发抖”而得名“贵格”(Quaker),中文直译为“震颤者”,但也有说法称在初期宗教聚会中常有教徒全身颤抖,因而得名。贵格派反对任何形式的战争和暴力,不尊敬任何人,也不要求别人尊敬自己,不起誓,反对洗礼和圣餐。贵格教派主张人人生而平等,应当被平等对待。主张任何人之间要像兄弟一样,主张和平主义和宗教自由。
拉斯·赫特维格童年时,为逃避迫害全家迁至挪威西海岸的斯塔万格(Stavanger)。赫特维格本人虽从未入教,但其一生在生活和艺术创作精神上都深受贵格教派教义的影响。贵格派教徒信仰生命的本质,相信个人有可能通过静默与上帝达到沟通和契合。1853年,青年赫特维格在杜塞尔多夫学画期间罹患精神病。1856—1858年,他一度住进精神病疗养院长达一年半之久。此后,赫特维格的画风发展出显著而独特的个人风格:注重光线、云彩、天空等描摹,带有梦境色彩。赫特维格的风景画作品绝非写实派,他始终是在描画着自己内心深处想象中的,而非现实图景中的斯塔万格。他一生贫困,颠沛流离,却在艺术上取得了惊人的成就。赫特维格可以说是挪威第一位以带有魔幻主义气质的画作探索内心世界和幻觉的画家,也是公认除蒙克爱德华·蒙克(Edvard Munch,1863—1944,挪威画家,西方表现主义绘画的先驱。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