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盘”自述:要不是因为美食,我不过就是另一个老外(5)
2024-09-26 来源:飞速影视
虽然我对泡泡圈百般嘲讽,但我其实也是圈中人。我生病时会去看那些外国医生,做饭时会花重金去买那些进口食材。我用中文对话,但我用英语生活。我懂规矩,是因为我守规矩。要不是因为美食,我不过就是另一个老外。
2009年在虹口骑行
卖掉第一辆摩托车、离开美国去香港冒险时,我知道自己很想学新东西。我在迈阿密的最后一任老板是个以将拉美、加勒比和亚洲食材融入高级烹饪而闻名的大厨。
他从中美洲和南美洲汲取菜式灵感,囤在他的食品储藏室里的东方食材都很时髦,都是我们见都没见过的。在21世纪初的美国,那意味着柚子醋和花椒、鱼露和春卷皮。日本料理和东南亚菜风头正健。中国菜仍然意味着廉价、高糖分和不健康的外卖。
到最后,我越来越沮丧了。这位大厨在我为他工作的10年前就已到达了巅峰,现在他把时间都花在了写烹饪书上。作为20世纪90年代的餐饮界先驱,他的才华毋庸置疑,但有一个问题:他是一个上了年纪的白人,从没去过拉丁美洲或亚洲。他只会说英语。他和来自这些国家的人一起烹饪,从而了解那些国家的食物,他以这种方式创建了自己的烹饪事业,但也因此成了一个局外人,只是那些异域美食世界里的访客。我想学更多,想了解我做的菜和我用的食材是从哪里来的,但不是从他那儿学。我想得到第一手经验。
我收拾行李去了南美。因为没找到出路,我抱着尝试的心态来了亚洲。中国并不在我的计划中,当时的世界美食交流活动中也不包含去中国探究美食。把八大菜系粗暴地简化为蜜糖鸡和蛋卷后,我们根本不了解中国美食——无法理解,也不想理解。
作者在测量小笼包,曾以《上海小笼包指南》出圈
我有很多东西要学。在我来中国前,满打满算只吃过3次中餐——不是外卖。
第一次,是我快到法定饮酒年龄那会儿,我的第一个厨师老板在收工后带着全体员工去银苑。我们吃了豉汁蛤蜊、挂在扫帚柜里的烤鸭——因为挂在外面是违法的,他们说必须藏起来——还有粉丝蒸扇贝。我们老板不用菜单就能点菜,对那儿的厨艺赞不绝口,点了满桌子的菜。他是个来自新泽西州的红头发壮汉,和中国没有半毛钱关系。他只是知道什么东西好吃。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