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诺兰他知道奥本海默知道|百家故事(4)

2024-09-26 来源:飞速影视
诺兰成长于这份历史遗产之上,16岁的时候他在泰特美术馆偶然看到了培根作品回顾展的海报,心里想的是「太厉害了」,他买下那张海报,贴到了自己卧室墙上。
20年之后,拍摄《黑暗骑士》期间,诺兰买了一本培根的画册,拿给当年28岁的希斯·莱杰和他的化妆师,电影史上几乎划时代的小丑形象由此诞生。
把这些因果稍加连缀,诺兰和奥本海默的相遇几乎是一种必然。他向《人物》分享了一个70年代英国人的典型成长路径,他的祖父是二战时的空军,死于战争之中。「我从没见过他,很多英国家庭都是这样,你会听着战争的故事长大。」
1980年代,英国民间反核运动逐渐兴起,十二三岁的时候,诺兰和小伙伴们笃定,他们生命中的某个时刻一定会经历一场核战争。在他的青春期,男孩们几乎都会哼唱Sting那首著名的歌,「我该怎么从奥本海默的致命玩具手下救出我的小男孩?」
这首歌面世的第二年,切尔诺贝利发生核泄漏,整个世界被拽入巨大的恐慌,这种恐慌深深影响了少年时代的诺兰,「我之所以拍摄这部电影,是因为我成长的年代,对核战争的威胁有着非常高度的感知。在我成长的80年代,这是我们整天在谈论的事情。」
时间和意识构建的迷宫造就了诺兰和奥本海默的重逢,他不再是惊恐的小男孩,奥本海默在曼哈顿计划之后经历的巨大痛苦也深深吸引着诺兰。诺兰跟《人物》说起他认为奥本海默生命中最不可思议的一个时刻,「他得知广岛爆炸的消息,是和全美国的人一样在收音机上听到的(当时距离三位一体实验成功仅仅过去了22天),这太奇怪了,一定也会让他感到非常奇怪,因为他如此远离了他所建造的这个事物的后果。」
一个诺兰式的小小革命是,《奥本海默》史无前例地选择使用第一人称写作,墨菲在酒店房间读完剧本,独自震惊了好一会儿,「我从来没有看到过这样的剧本,它太特别了,但这是我读过最好的剧本。」
作为辅助拍摄的工具性文本,剧本写作通常选择客观视角,马特·达蒙在采访时解释这种区别,剧本上不会写「奥本海默走过房间」,而是「我走过房间」,一个纯然绝对的奥本海默视角。
诺兰向《人物》详细讲述了这场小小的革命,「开始我在剧本中写了一小部分,但是我觉得我无法真的进入他的脑袋。」如何进入一个天才物理学家的头脑一度让诺兰感到困惑,「我在寻找一种方法,使读者,使我自己,使整个项目都能清楚地看到,我们将从他的角度看到一切。」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