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慈海教育—「中医的顶层理论」张东:五行八卦与经络五味(7)

2024-09-26 来源:飞速影视
《辅行诀》:“陶云:肾德在坚。故经云:‘以苦补之,甘泻之;肾苦燥,急食咸以润之,至津液生也。’”
(原文画横线的部分是两文不同之处。从原理上分析,《素问·藏气法时论》疑有错简,故宜从《辅行诀》改之。)
前述五藏之所欲和五味入五藏源于先天五行。但五藏之泻则不从阴阳对待的先天五行而来,而是从后天生克而来。如《素问·藏气法时论》所云:“夫邪气之客于身也,以胜相加,至其所生而愈,至其所不胜而甚,至于所生而持,自得其位而起。”
所以谈五味和五脏相配的《素问·藏气法时论》所用的另一个原则就是五行生克。五味泻五藏,自然以“克之”为泻。木克土,辛为木,脾为土,脾太盛,则以辛泻脾,故曰以辛泻之。金克木,酸为金,肝为木,则以酸泻肝,故曰以酸泻之。水克火,苦为水,心属火,则以苦泻心,故曰以苦泻之。火克金,咸为火,肺为金,则以咸泻肺,故曰以咸泻之。土克水,甘为土,肾为水,则宜甘泻肾,故曰以咸泻之。此为五藏泻之味。
五藏所苦,是指五藏之气过强而不能自制,以之为苦,因此被其克的一方反侮之,以缓解其苦。如肝气过度则为急,故肝苦急,木克土,甘属土,故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火气过度则为缓,故心苦缓(气散过度),火克金,酸为金,故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土气过度则为湿,故脾苦湿,土克水,苦为水,故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金气过度则苦气上逆,金克木,辛为木,故急食辛以散之,开腠理以通气也。收藏过度则为坚、为燥,故曰肾苦燥,水克火,咸为火,故肾苦燥,急食咸以润之,至津液生也,咸可以软坚散结,结滞散则津液布。
五味的天地之道
五味补五藏,其遵循的是五行的阴阳对待、分立定位,为地之道,先天八卦之道,即《洪范》五行。而五藏之泻、五藏所苦对应的是五行流行中的生克。五行之流行遵循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的木火土金水的顺序,木火土金水的顺序和后天八卦的顺序其意相同,都是气化之流行,即生长化收藏、循环往复,这是天之圆道,是后天八卦之道,我们不妨称之为后天五行的顺序。故木火土金水,这是后天五行之序;水火木金土,这是先天五行之序。
《黄帝内经》五味和五藏相配包含了两个体系,一个是先天八卦的地之道体系,是对待之道,对待中相和,如同水火相射、山泽通气,五行中则是水火相射、金木通气,以生成数之阴阳相反而互换,故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咸入肾,土居中依然是甘,此对应先天八卦,我们称之为先天五行——水火木金土,这也是洪范五行。第二个则是流行中生克的五行,对应于后天八卦,即木火土金水,我们称之为后天五行。《黄帝内经》中五味配五行包含了先天和后天两个系统,也就是天圆与地方,体现了天地之道,所以五味配五藏看似矛盾,但其理甚深,明白了源头才能理解之(见下表)。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