弄玉:箫韶入青冥(13)

2023-04-22 来源:飞速影视
“排箫”还有些我们不太熟悉的别名:参差、比竹、短箫、底箫、龠(yuè)、籁等。在世界各国,“排箫”都有各自独特的名字:西瑞克斯(希腊) 、菲斯图拉(古罗马)、弗莱斯特尔(中世纪法国);伊夫尼塔(罗马尼亚)、安塔拉(秘鲁)、龙达多尔(厄瓜多尔)、西库(玻利维亚),此外,呐伊、穆斯卡、郝伊拉、 普乎拉也都是“排箫”的名字。
排箫一管发一音,管数不一。古排箫由10至24根管组成。它的音色宛若风吹的声音,灵动自然;音律如天上的流云,超凡脱俗。所以,人们习惯把排箫之音赞为“天籁”。
中国曾是排箫的发源地,但“排箫”的发展却是一部断代史。“排箫”的吹奏技艺没有被承传下来,在清朝中后期排箫音乐就从中国乐坛中销声匿迹,这对于中国人而言,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仙侣飞升,诗歌传颂
在我们的认知体系中,一提到“神仙”是否就会想到中国的本土宗教——道教呢?(注:神仙,是中国道教神话传说中一些无所不能、并且跳出三界、长生不死的超人)
“神仙传说”是中国古代先民对于大自然中未知事物的恐惧而集体创造出来的,它代表着当时人们最原始、最纯粹的极致理想。而道教则是由西汉时期——张道陵所创立,他以“黄老之学”为基础,并引入了上古时期的神仙传说。
“神仙传说”自古以来便在中国民间社会中有着广泛基础,且时常突破“民间”范畴而被社会各个阶层所关注。
纵观目前中国民间传说的探讨和研究,就会发现史学界将“神仙传说”视作虚构性故事的文学特质和民俗风俗文化学术的研究案例非常多,但对“神仙传说”作为历史事件的讨论则相对较少。
这当然不是说“神仙”本身可信,而是强调某个具体“传说”作为社会观念的成立及传播有其客观的历史过程,并会在现实中激起大众的共鸣。
在中国古代,类似于“弄玉”的传说可能根源于某个真实事件(秦穆公女儿简璧,跟着母亲穆姬登上薪台,演了一出欲引火自焚的戏码,救了自己舅父晋惠公夷吾一命),尤其是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影响的那些“得道升仙”案例,更是拥有名人碑铭、官员表奏、朝廷敕旨(chìzhǐ)、怪谈笔记等多种世俗材料的“佐证”。(注:刘向《列女传》记载:秦遂兴兵与晋战,获晋君以归。秦穆公曰:“扫除先人之庙,寡人将以晋君见。”穆姬闻之,乃与太子罃(yīng)、公子弘,与女简璧,衰绖(cuī dié古代用麻做的丧帽丧带)履薪以迎。且告穆公曰:“上天降灾,使两君匪以玉帛相见,乃以兴戎。婢子娣姒,不能相教,以辱君命。晋君朝以入,婢子夕以死。惟君其图之。”公惧,乃舍诸灵台)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