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论文范文」魏晋时期三类隐逸小说题材探析(4)
2023-04-23 来源:飞速影视
在我国古代传统的隐逸文化中,“山中洞穴”并非仅仅只代表了地理上的概念表述,它同时还是一种独特的隐逸文化符号。在魏晋志怪小说文献中,“洞窟”“山穴”等以仙境的形式出现,表达了身处乱世的人们渴望避祸隐居的愿望,这类仙窟类小说所承载的依然是隐逸文化的内核。
桃花源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远近,忽逢桃花,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华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渔人姓黄,名道真)。……13
在这则条目中,“桃花源”变成了一个闪耀着隐逸理想的玄怪故事。陶渊明借助玄怪的形式描写了自己心中理想的隐逸世界——桃花源。“此时出现的上述‘桃花源’式的各种传说,所反映的正是隐者和农民避世寻求‘乐土’的现实情况及他们对没有剥削和压迫的理想社会的追求。”14《搜神后记》卷二关于“比丘尼”的条目塑造了一位智勇双全的女侠形象:
晋大司马桓温,字元子。末年,忽有一比丘尼,失其名,来自远方,投温为檀越。尼才行不恒,温甚敬待,居之门内。尼每浴,必至移时。温疑而窥之。见尼裸身挥刀,破腹出脏,断截身首,支分脔切。温怪骇而还。及至尼出浴室,身形如常。温以实问,尼答曰:“若逐凌君上,形当如之。”时温方谋问鼎,闻之怅然。故以戒惧,终守臣节。尼后辞去,不知所在。15
这个故事情节恐怖怪诞,但却堪称中国古代侠隐小说的开端。而且,这位侠隐的鼻祖还是一位出家的尼姑。她用很奇特的方式劝谏阻止了东晋权臣桓温的谋反,避免了一场血腥的大屠杀,是朝廷与百姓的大功臣,但她却选择“功成身退”的方式离开,为中国古代小说中的传统侠客开创出最完美的人生方式——侠隐。
(四)张华《博物志》
魏晋以来,地理博物体志怪小说剧增,其中,尤以张华《博物志》与郭璞《玄中记》最为着名。张华,范阳方城(今河北固安县南)人,西晋着名文学家、政治家,官至司空,后在西晋“八王之乱”中被赵王司马伦所杀。《博物志》第五卷有两条关于三位隐士的条目:
焦生(《博物志》第五卷《方士》)
近魏明帝时,河东有焦生者,裸而不衣,处火不焦,入水不冻。杜恕为太守,亲呼所见,皆有实事。16
刘根(《博物志》第五卷《辨方士》)
刘根不觉饥渴,或谓能忍盈虚。王仲都当盛夏之月,十炉火灸之不热;当严冬之时,裸之而不寒。桓君山以为性耐寒暑。君山以为无仙道,好奇者为之,前者已述焉。17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