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看!《范式与流派》万字笔记!(上)(2)
2023-04-24 来源:飞速影视
麦奎尔:20世纪60年代末,对电视媒介使用动机的考察。从概念操作、受众样本抽选、数据分析各方面,采取了较为严格的程序。各类节目“满足”共同的四种类型:心绪转换、人际关系、自我确认、环境监测等。
70年代以后,使用与满足理论逐渐走向了理论建构,学者们也开始将使用类型的需求与社会的需求和社会心理的需求结合在一起。
正式提出
卡茨:1974年卡茨等人在论文《个人对大众传播的使用》中提出和归纳了该理论,将媒介接触行为概括为一个“社会因素 心理因素→媒介期待→媒介接触→需求满足”的因果连锁过程,提出了“使用与满足”过程的基本模式,从社会满足(gratification of social)及心理需要(psychologicalneeds)的角度来研究传播中的受众,通过分析受众对媒介的使用动机和获得需求来考察大众传播给人类带来的心理和行为上的效用,这也是大众传播效果论的重要观点之一。
使用与满足理论将受众视为有特定需求的个体,认为不同的个体之间存在差异性。受众接触和使用媒介内容是基于受众的社会及心理需求,并通过这种接触和使用来满足自己的特定需求。
理论内容与核心:
5个前提假设:传播行为;选择和使用媒体的主动权在使用者手里;社会和社会心理的因素引导、过滤或影响着传播行为;媒体与其他形式的传播行为相互竞争;一般情况下,受众在使用与满足过程中占据主动
媒介使用动机的社会根源和心理根源:麦奎尔的大众传播使用需求矩阵
评价:
优点
①它认为受众的媒介接触是基于自己的需求对媒介内容进行选择的活动,这种选择具有某种“能动性”,这有助于纠正大众社会中的“受众绝对被动”的观点。
②它揭示了受众媒介使用形态的多样性,强调了受众需求对传播效果的制约作用,对否定早期“子弹论”或“皮下注射论”的效果观起到了重要作用。
③指出大众传播对受众具有一些基本效用,这对 20 世纪 40 年代至 60 年代过分强调大众传播无力性的“有限效果论”也是一种有益的矫正。
不足
①过于强调个人的和心理的因素,行为主义和功能主义色彩较浓。
②它脱离开传媒内容的生产和提供过程,单纯地考察受众的媒介接触行为,不能全面揭示受众与传媒的社会关系。
③“使用与满足”研究指出了受众的某种能动性,但这种能动性是有限的,仅仅限于对媒介提供的内容进行“有选择的接触”的范围之内,不能反映受众作为社会实践的主体、有着传播需求和传播权利的主体所具有的能动性。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