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看!《范式与流派》万字笔记!(上)(17)
2023-04-24 来源:飞速影视
2)框架内容的消极性
框架线索源头的开放性意味着框架线索中的新闻传播内容受到传播主体多元性的影响,变得更具有主观情绪和倾向性,消极和负面的情绪也随之增加,这也成为框架效应在当前新型传播生态下的又一特点。特别是自媒体的异军突起,大众传播活动中的主体、对象、方式、渠道都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
框架线索经由公众发散式的传播,演变成具有一定传播指向的舆论框架。那么框架线索的消极属性也将变成具有消极情绪指向的框架内容。框架属性的消极性在新型传播生态中具体表现为框架内容(即传播事件)的消极情绪,而这种消极情绪由框架线索的源头产生,在全媒体的传播框架中逐步的消解与深化,并最终影响了决策。
3)框架结果的非理性
全媒体时代特别是自媒体平台上信息传播的非传统性,使得具有高风险性的框架线索和消极性的框架内容经过几何传播,聚集了更加复杂和非理性的传播框架结果。而这种框架结果,必然导致非理性的意见倾向,更容易造成受众心理的正性框架倒塌,诱发公众社会行为反弹。
培养分析:
培养研究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当时为了解决美国社会严重的暴力和犯罪问题,美国政府专门成立了“暴力成因与防范委员会”。格伯纳在该委员会的支持和赞助下,考察了电视的暴力内容与社会犯罪之间的关系,以及对人们社会现实认知的影响。研究发现,电视的暴力内容与青少年犯罪之间没有必然联系,但是增大了人们对现实环境危险程度的判断。(背景)
培养分析探讨了电视对受众现实感知过程的影响。我们接触电视的时间越长,就越容易把电视中所表现的世界当做真实的世界,模糊了媒体的象征环境与真实环境之间的界限。培养分析把电视讯息看做一个整体,认为不同的节目类型中都有一些持久不变的内容模式,反复灌输给受众。日久天长,影响受众对现实的感知,甚至塑造其思维方式。(基本内容)
培养分析理论代表着对大众传媒长期、潜在影响的认识,强调大众传播在形成社会共识中的巨大作用,对效果研究具有重大意义;同时,其指出大众传媒所提示的象征性现实与客观现实之间是有差距的,传媒的倾向会带来或好或坏的社会效果。(理论优势)
但培养理论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首先,其只适合特定种类的电视节目,期待整体的电视观看产生培养效果是不合理的,忽略了受众对电视内容的解读;其次,电视的培养是否有效,还受到国家的媒体管理体制与电视内容传统的影响。(批判)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