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特“在地性”与台湾电影复兴浪潮中的“在地”表达(2)
2023-04-24 来源:飞速影视
殖民文化及其余绪也对台湾文化结构有很深的影响。台湾历史上历经荷兰、西班牙、日本的殖民,长期被殖民的历史也导致殖民文化渗透入台湾文化结构,尤以日据50年的皇民化教育对台湾本土文化的影响最大。当时日本殖民当局从方方面面将日本文化渗透入台湾社会,比如日据时代日本殖民当局推行同化政策,利用国家机器将日本文化移植台湾,并通过学校教育将日本国家意识灌输给台湾的青少年。二战结束前夕台湾的日语普及率达到80%。另外还以影响广泛的电影媒介宣扬日本的历史和价值观,台湾电影学者黄仁在他2008年出版的研究著作《日本电影在台湾》中,就梳理了日本电影在台湾的100多年来的影响轨迹,指出被殖民地区对殖民国家文化崇拜的怪异现象恐怕全球只发生在台湾,而电影显然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台湾电影中的“在地”表达
台湾电影对“在地性”的第一次大规模表述出现在台湾新电影运动时期,而这次“在地性”是由政治、经济、社会逐渐过渡到文化领域。
( 李道新《消解历史与温暖在地_2009年台湾电影的情感诉求及其精神文化特质》,《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0年第1期,第46页。)
叶蓁《向往台湾:文化想象中的小说、电影和国家》,台湾书林出版有限公司,2011年8月版,第35页
上世纪70年代恰是台湾社会现代化的急速发展时期,如同保罗·吕格尔所提出来的,世界各国在向现代化发展的过程中必然表现出来的一对矛盾关系,“一方面把自己扎根于历史的沃土上,铸造民族国家精神……另一方面,为了跻身现代文明,势必得参与科学的、技术的和政治的理性。”但此时台湾在政治上的挫败,使本土势力与强行推行国语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国民党当局的对抗达到白热化的状态,所以以本省人为主体在各个领域倡导的“在地性”和“本土意识”的潜台词中还有一种“去中国化的本土化”的诉求在里面。旅居美国的台湾独立学者叶蓁对乡土文学的认知代表了一部分台湾人的观点,他认为:“1960末期到1970年代的台湾乡土文学,如同日据时代的民族文学,本质上是一种民族主义的表达形式,在自我与他者二元论调中建构国族想象(envisioning a nation)。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