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特“在地性”与台湾电影复兴浪潮中的“在地”表达(6)
2023-04-24 来源:飞速影视
3、对族群关系的重新思考
在台湾生活的四个族群登陆台湾的时间有先有后,但是长期以来并没有发展出和谐融洽的族群关系,从福佬人与客家人到台湾垦荒占据了沿海和平地逐渐把原住民逼到贫瘠封闭的高山,到福佬人与客家人之间因为生存竞争在历史上发生的多次大规模械斗,到国民党败退台湾执政,人为造成的外省人与本省人之间的怨隙,都令这个多族群的岛屿族群关系紧张,这种族群关系也直接反映在电影创作中。如没有话语权的原住民在银幕上从愚昧、野蛮、迷信、残暴的“他者”形象(如《吴凤》、《唐山过台湾》等作品)到都市人的精神救赎者(《超级公民》、《心灵之歌》、《等待飞鱼》)的两种极端形象;外省人也往往被塑造为外来侵略者的形象,破坏了在地的规则和秩序,如《艋舺》中钮承泽饰演的蚊子的父亲。
近几年台湾电影也出现了一些试图更加客观地呈现不同族群历史文化和现实经验的作品,如表现原住民历史文化的影片《山猪、飞鼠、撒克努》、《不一样的月光》、《赛德克·巴莱》、《灵魂的旅程》等,开始深入原住民文化的内部探询他们的真实生存经验和现实处境;探究普通外省二代在台湾身份认同焦虑的影片:张作骥导演的故事片《黑暗之光》、《美丽时光》,外省二代萧菊贞导演的纪录片《银簪子》和汤湘竹的《山有多高》等都记录和讨论了外省二代在与脚下这片土地融合时的成长之痛以及身份认同的迷惘。呈现客家人抗日历史的《一八九五》,这些关注并呈现族群历史和生存现状的作品,尽管大多都由本族群的创作者去关注思考并呈现,但无疑会在现实中加深各个族群之间的相互认识和了解,体现出社会以及电影创作者对族群关系的重新思考以及建立一种更宽容多元族群关系的可能,显然多族群文化本来就是构建独特台湾在地文化的重要部分。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