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最后的远航:第七次下西洋,除了麒麟还带回了什么?(4)

2023-04-24 来源:飞速影视
郑和相信,前六次下西洋之所以能顺利返回,全都是天妃护佑的结果,但也展示出了众人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宣称在“鲸波接天,浩浩无涯”危险万状的海洋风浪中,仍然“云帆高张,昼夜星驰”,一往无前。接下来碑文讲的就是船队回国后,郑和向明成祖请求在南京龙江、太仓修建天妃庙宇的事。
最后,记述在天妃的护佑下,船队先后六次下西洋的主要事迹:在过去的20多年中,他们擒获了海盗陈祖义,俘虏了锡兰山暴虐国王亚烈苦奈儿,打败了苏门答腊伪王苏干剌,肃清了西洋航路上的障碍,使30多个国家通好于明朝,纷纷前来朝贡。
郑和饱含深情,第一次具体回顾历次出使经过,似乎意识到这将是最后一次西洋之行,所以郑重地将自己和随行官员的名字一一镌刻在碑石上。福建长乐南山港的碑,内容与刘家港的这块基本一致,只是叙述顺序不一,先记录了天妃显灵和重修天妃宫的来龙去脉,又逐一列举历次下西洋的事迹,只是立碑时间和立碑人被放置到了最后。

郑和最后的远航:第七次下西洋,除了麒麟还带回了什么?


郑和此举显得颇有意味,除了表达对天妃的感激之情,显然也为了使下西洋船队的事迹得以流传千古。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老航海家的心里也许清楚地意识到自己的航海生涯即将结束。立下这样一块石碑,记录他曾经骄傲的海上生涯,既是对于一段逝去时光的深深怀念,似乎也是宣告他这是最后一次下西洋。
宣德六年(1431)二月二十六日,地处福建闽江口的长乐又热闹起来,一支两百多只船、两万七千多人的庞大船队,从太仓刘家港南下,泊在县城西边的太平港。这样的热闹场景,于长乐来说并不新鲜,但却已经很久没有看到了。自永乐三年(1405)明成祖命郑和首航以来,船队每次下西洋,都要在此等待东北季风来临。九个月后季风来临,花甲之年的郑和,第七次率领浩浩荡荡的船队出海了。其时,他们或许谁也没想到,这样壮观的景象,是最后一次出现在印度洋海面。
宣德六年(1431)二月初七,满剌加国王派遣使者巫宝赤那等人来到北京,他们此行并不是来朝贡,而是来向明宣宗控诉暹罗的霸道行径。原来,自从郑和船队停止下西洋后,暹罗国王认为明朝再也没有余力调停南洋国家的事务了,所以他一面继续维持与明朝的朝贡贸易,一面重新酝酿侵夺满剌加的计划。也许想从离间中国与满剌加的关系入手,暹罗国王派人拦截了满剌加派往中国的朝贡使团。满剌加无力对抗暹罗,只能派巫宝赤那等人,悄悄地登上苏门答腊的朝贡船只来到北京求援。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