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区文化之源|杨宏海:打工文学深圳创造的文化品牌(6)
2023-04-24 来源:飞速影视
在打工文学作家之中,取得最突出成就的是王十月。这个只有初中学历,在建筑工地抬过水泥、在酒店里刷过碗、在时装公司当过绘画师的打工青年,在宝安打工多年,饱经坎坷,但还是一步步走向了成功。他的中篇小说《国家订单》获得鲁迅文学奖,他的长篇小说《无碑》获得广东省委宣传部“五个一”工程奖,成为“当代打工文学的领军人物”与“劳务工的代言人”。王十月认为,“文学应该直面时代最主要的真实。新时期以来的中国文学,最能直面时代真实的,打工文学肯定当仁不让。鲁迅文学奖评委会授予我鲁迅文学奖,也是看中了这一点”。
关于对打工文学的评价,王十月说:“我对打工文学充满信心,虽然这个标签的名字不怎么好听,也因其概念缺乏严谨的学理支撑,而被一些学院派诟病,但争论命名的科学性是没有什么意义的。打工文学还在发展中,还没有出现真正有代表性的作家和作品。多年以后,如果有人要研究打工者的生活、内心,看打工文学就能看见他们内心鲜活的经历,这就是中国这三十年来最大的一个群体的感受。无论是从文学还是社会学的角度,这都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窗口。我相信,三十年后回头看打工文学,可能才能真正清楚它的价值。”
谈论打工文学,自然离不开打工诗歌。深圳亦是最早诞生打工诗歌的地方。以当年蛇口工业区三洋厂的“厕所涂鸦”为先声,到1992年,宝安区石岩镇打工青年郭海鸿创办的“加班文学社”,以手抄报发出的宣言:“我们刚刚结束给老板的加班,现在我们(拿笔)为自己的命运加班!”深圳的打工诗歌方兴未艾,其中早期最重要的一位代表人物是谢湘南。谢湘南于上世纪九十年代从湖南来深圳打工,他的诗歌描写了众多打工人的心声,由此进入诗坛视野。1997年他参加了诗刊社主办的“青春诗会”,其诗集《零点的搬运工》入选“21世纪文学之星丛书”(2000年卷)。文学评论家杨匡满先生曾撰文盛赞《零点的搬运工》,认为其是“我至今读到最好的打工文学”。在谢湘南之后,有程鹏、安石榴、李晃、孙夜、王顺健、邬霞、蒋志武等大批打工诗人涌现。
在深圳打工诗人群体中,率先将诗歌推向世界的,是来自湖北的农民工郭金牛。在深圳闯荡20年后,是诗歌牵引他从工棚与出租屋走向世界文学的殿堂。2013年,郭金牛凭诗集《纸上还乡》获得北京文艺网国际华文诗歌奖;2014年,德国汉学家顾彬把郭金牛的诗歌翻译成德语,尔后此诗集还被翻译成英语、荷兰语、捷克语等多种语言风行海外。2015年6月,郭金牛应邀出席第46届鹿特丹国际诗歌节并作主题发言;同年10月,他应邀出席德国柏林世界文化宫参加大型文化活动,与国际华语诗人杨炼进行了一场《中国· 深圳· 打工文学:沉默的风暴》的专题对话,又一次将打工文学推向了国际视野。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