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区文化之源|杨宏海:打工文学深圳创造的文化品牌(7)

2023-04-24 来源:飞速影视
对于打工文学,郭金牛有自己独特的看法,他以为“文学与诗歌,从来就是高贵的,前面加上‘打工’一词只是对一个新的文学现象方便归类,因而‘打工’一词丝毫不损坏文学或诗歌的高贵,如果有人说打工文学或者打工诗歌上不了台面,只能说是他们的偏见,或者说他们本身对生命与文学还处于一知半解状态,说严重一点,是他们的情怀及自身修养境界不够”。
在第十一届深圳全国打工文学论坛上,郭金牛告诉我,他到海外介绍中国的打工诗歌、打工文学之后,海外很多学者认为,打工文学所经历的生命体验,与世界性的文学高度是一种同步体验,其展示的人文关怀和审美意境,与世界文学在某种意义上是同步的。因而他认为“深圳打工者的经历,成为一种独特的标本,我觉得这是我的诗集被国际关注的主要原因”。
打工文学作家群体里卧虎藏龙,有着丰厚的人才资源与各具特色的创作个性。如率先在《收获》发表小说的曾楚桥、以小说《天堂凹》改编成电影的郭建勋、以非虚构作品《词典:南方的工业生活》获“人民文学奖”的萧相风、以创作《深南大道》扬名的戴斌、创作《我是一朵飘零的花》的房忆萝、以散文集《在大地上居无定所》获“孙犁文学奖”的程鹏、以《清秋日记》获深圳十佳文学奖的唐诗等等。而近年来在宝安打工群体中涌现一批草根评论家,如唐小林、廖令鹏、谢端平等,在国内众多著名报刊上发表文章,拓宽了打工作家的写作边界,成为文坛亮点。
总的来说,在特区劳务工一线建设者中,涌现出大批文学人才,以他们对文学天生的热爱和独特的感悟,创造和奉献出多姿多彩的文化作品,谱写了深圳人的光荣与梦想,也部分地改写了中国当代文学的版图,正在成为当今文坛的一大亮点。

特区文化之源|杨宏海:打工文学深圳创造的文化品牌


荷兰著名汉学家、莱顿大学柯雷教授为研究打工文学特到深圳专访杨宏海教授/ 资料图

03 打工文学对特区文化的价值意义


时至今日,打工文学经历了数十年的发展,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果,对特区文化产生了重大的价值意义。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