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区文化之源|杨宏海:打工文学深圳创造的文化品牌(8)

2023-04-24 来源:飞速影视
其一是扩大了深圳特区的文化影响。
打工文学以其独特的魅力引起了海内外文学界专家的关注。莫言、陈建功、何西来、李敬泽、雷达、陈思和、张胜友、黄树森、黄伟宗、饶芃子、蒋述卓、黄修己、胡经之、张颐武、李杨、江冰等著名学者一直给予关注扶持。海外也有一批学者热衷此项专题的研究,如韩国的朴宰雨教授、日本东京大学的尾崎文昭教授、日本留学生李莹博士、美国耶鲁大学的金健佑先生等。尤其是荷兰莱顿大学的柯雷教授,和他的博士研究生刘双,曾专程就打工文学来到深圳采访我,并专门将深圳打工文学作为科研项目。国内高校和科研机构中还有贺绍俊、邵燕君、李云雷、陈福民、周水涛、贺芒、武善增、周航、何轩、刘畅等专家学者,也在进行专题调研。正是他们的关注与研究,使打工文学备受瞩目,对深圳特区文化产生重要影响。
其二是丰富了特区文化艺术的创作资源。
打工文学以其烟火人间的丰富性和底层经验的独特性,反映并记录了异常丰富的社会生活和生命体验,为当代文学艺术提供了最为鲜活的中国经验以及丰富的创作资源。既引起世界关注的目光,也引起特区乃至全国文化艺术界的重视。1988年在出席北京第五次“全国文代会”期间,著名导演张良听说我在研究打工文学,很感兴趣,约好要来深圳采风,尔后他与夫人王静珠来深,创作拍摄了电影《特区打工妹》。同时,广州电视台创作拍摄的电视连续剧《外来妹》,深圳电视台创作拍摄的电视连续剧《深圳人》,深圳歌舞团排演的舞剧《深圳故事· 追求》等等,都着眼于“打工群体”,都在打工文学中寻找素材与资源,客观上亦为“打工文学”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而打工文学源于生活,带着泥土的芳香,具有清新刚健的文风,对矫揉造作、颓靡不振的文风是一种冲击,从而提升审美境界与艺术创造力。
其三是实现了劳务工群体的文化权利。
我们之所以关注和扶持打工文学,是因为外来劳务工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既是经济建设的重要力量,也是文化建设的一支生力军,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因素,他们不仅应享有政治权利、经济权利,也应享有文化权利。这种文化权利包括文化享受的权利、文化参与的权利、文化创造的权利、文化成果受到保护的权利 ,而并非仅仅是为他们提供一些文化娱乐活动,以解决他们业余生活单调枯燥的问题。参与打工文学创作,就是他们实现文化创造权利 、表达精神诉求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同“大家乐”文化广场活动一样,打工文学对于打工群体具有号召、凝聚、整合、同化的功能。“天下和静在于民乐”,人民大众的精神诉求有了宣泄的窗口,社会就会更加宁静和和谐。因此,通过“打工文化”和“打工文学”,激发劳务工的生活储备资源和创造活力,对于提高他们的思想文化素质,参与社会主义新文化创造,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现实而深远的意义。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