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I锐评|拒绝通缩:经济如何摆脱“不温不火”?

2023-04-24 来源:飞速影视
来源:IMI财经观察
导读
近期,国家统计局发布最新数据:2023年3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0.7%,涨幅较上月回落0.3个百分点,首次跌破1%;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下降 2.5%,同比增速已经连续6个月为负,更是创一年来的新低。然而,央行也发布金融统计数据,3月新增社融5.38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7079亿元,3月新增人民币贷款3.89万亿元,同比多增7497亿元,双双超出预期。数据的公布引发了学界对“通缩”的新讨论。近来,CPI大幅偏离2-3%的黄金区间,引发市场对于物价走势偏低、通缩预期已显的担忧。但也有学者认为,CPI未来下行空间有限,不能简单地将CPI增速回落定义为通缩,现实中的工业高库存、海外市场波动等因素都会影响物价。近日,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也表示,总的来看,当前中国经济没有出现通缩,下阶段也不会出现通缩。
那么,为什么说当前我国并没有进入坊间盛传的“通缩”状态?本轮物价涨幅走弱而引发“通缩论”的内在机理是什么?为缓解我国当前可能面临的经济趋冷压力,应如何综合运用宏观政策工具?结合当前经济实际,应如何展望未来中国经济的总体走势?针对如上问题,“IMI财经观察”特别采访了几位业内知名专家学者。
具体观点整理如下:
01
为什么说当前我国并没有进入坊间盛传的“通缩”状态?
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余永定认为,仅依据一、两个月CPI环比数据不足以对物价变动趋势做出明确判断。然而PPI同比从2022年9月至今年3月连续负增长确实是一个令人担忧的信号,在过去十多年中,中国PPI在大多数时期处于负增长状态,应当呼吁关注“通缩”压力。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戴稳胜认为,中国CPI有其特殊性,与其说有通缩不如说“CPI对物价的反应有所偏颇”,因为无论是我们日常生活的感受,还是中国GDP增速,都不能支持通缩结论。按中国CPI构成分析,目前的CPI处于低位,更可能是猪肉价格暂时性低迷所致。目前不论是机构研报,还是国家相关部门的调研数据,关于猪肉价格的预期都是进一步下跌的空间有限,而且随着五一长期与端午节日的火爆(从各主要线路高铁车票预售看,今年的五一及端午极有可能呈现现象级火爆,成为有史以来最为热烈的五一端午假期),生猪价格有很大可能于二月迎来拐点。光大期货研报显示,至19日猪价持续上行,7月合约领涨,主力合约三连阳,该现象也支持其结论。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