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语与父语(3)

2023-04-24 来源:飞速影视
五四以来的新文化运动,就是用民间口语和外来翻译语来再造业已陈词滥调的中国书面语。“有甚么话,说什么话”,“话怎么说,就怎么说”,胡适身体力行尝试口语化的新诗写作,“变得很自由的新诗”,就是在提倡很自由地说真话,写口语。1920年,胡适新诗集《尝试集》的初试啼声,意味着在一片荒芜中树起了新诗的旗帜。新诗作为“五四”诗体解放的产儿,乃是背叛传统汉语诗歌的“逆子”,“五四”先驱出于革故鼎新的良好愿望,采用了“推倒”的简单化的方式。除了格律,充满诗意的炼字、炼句、语境、意象等也被一起“推倒”了。几乎在一张白纸上诞生了新诗,一切都回到了小孩学步的幼稚状态。这种在“短时期内猝然实现”的新诗,使凝聚中国人几千年审美感知的诗性语言在一夜之间流失殆尽。至今,中国新诗已走过了百年历程,但依然不是成熟的民族语言形式,大众还是喜欢唐诗宋词多于现代汉诗新诗,很多人觉得新诗单薄、松驰,缺乏质感,不复古诗的那种精致细腻。
新诗拥有了生长于这个时代的口语的滋养,获得了母语的生命力,但是,还需要有文化意蕴的、值得长久琢磨的书面语的滋养,也就是父性的语言锻造。这个过程是艰难的,没有个一两百年估计完成不了。新诗依然还在路上。
21世纪互联网时代的“网言网语”也是如此,“网言网语”可以说是一种介乎口语与书面语之间的语言,兼有口语与书面语两类语言的特点。在即时反馈的社交媒体中,大家的网络发言,多是围绕着一个话题,有一种特定的情境,彼此都明白的东西,大可不必绕弯弯,于是网言网语有着简洁、明快的特点,词汇多通俗、时尚,句子多比较简短,而这也正是口语的风格。虽然网络语言是以书面形式表现出来的,但无论是从交际领域还是从语体风格来看,都更接近于口语语体而迥异于书面语体,我倾向于认为网络语言属于口语语体。在互联网生态中,网言网语是公共言论广场中公共议题的一部分,网友之间彼此只能看到文字,而非面对面地交流,如果真要有话好好说,以理服人,就必须要有充分的、富于逻辑的阐述。公共讨论议题通常也往往比较复杂,亟需书面语的逻辑讲理辨析,但网络口语化的生态却没有培养出网友这样说理的能力,争论最终往往变成了一地鸡毛,变成了情绪宣泄,变成了站队和骂架。
1995年5月17日,中国通过一条64k的国际专线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正式开启了互联网时代,世界排山倒海而来,中国也翻越长城走向自身波澜壮阔的国际化运动,迄今整整26年。26年征程的网络语言,与走过百年的汉语新诗一样,在历史长河中还是弹指一挥间,依然是不成熟的、尚在路上的民族语言,已经解决了母语问题,但尚未解决父语问题。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