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台、赤壁、铜雀台……它们为何悉数覆灭,却又永远存在(4)
2023-04-24 来源:飞速影视
书影共享的互文风景:名胜作为一个飘浮的能指符号李白从初登文坛就以“奇之又奇”的破坏者、创新者形象出现。自称“我本楚狂人”的迟到者李白面对当时作为“京城诗人”中重要组成、代表着某种正统的崔颢,选择了一种将先来者拉下神坛的有些讨巧、但是被公认为合理的手段——互文。
互文是一个很复杂的概念。在微观的层面上,它是一个具有操作性的技术术语,指涉文学作品之间的文本关系,能够落实到诗行和字、词的最小单位上,古人为了文辞紧凑,以“参互成文,合而见义”制造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它所指涉的现象包括出处、典故,以及模仿、替换、偏离和反转等等。就宏观而言,“互文”具有广泛的覆盖性,与“文”的概念相通,这涉及中国诗学诗论等庞大的命题。
商伟认为,在名胜题写这一话题上,互文使用的基本修辞手法,就是诗歌意象的“延伸性的替换”——在时间上向过去延伸(如弃唐代当下的意象不用,转而写吴宫花草、晋代衣冠、旧时王谢),在空间上做相关性的意象替代(如崔颢写了黄鹤楼,李白转而写凤凰台)。
清代王琦引明人田艺蘅语评价崔颢《黄鹤楼》李白《鹦鹉洲》《登金陵凤凰台》和沈佺期《龙池篇》为:“沈诗五龙二池四天,崔诗三黄鹤二去二空二人二悠悠历历萋萋,李诗三凤二凰二台,又三鹦鹉二江三洲二青,四篇机杼一轴,天锦灿然,各用叠字成章,尤奇绝也。”田艺蘅认为,先来者崔颢也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在他之前,沈佺期已经在《龙池篇》中做过这种形式的尝试,宇文所安也指出,被认为是律诗代表的崔颢《黄鹤楼》的主要灵感仍来自于之前的歌行体,这首诗在第三联才转向严谨的格律,并且总令人想起珠玉在前的王勃《滕王阁》。
“机杼一轴”的评价点出以“互文”为名,李白与先行者们通过模仿、意象置换、并遵循大致共同的规则形成了不可分离的互文关系,这四篇诗作均涉及初盛唐诗作所关注的名与实的无法统一,比如李白诗中写的“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沈佺期的“龙池跃龙龙已飞”,崔颢的“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都是用“有”的眼前风景写的是时间流逝、人世代谢的“无”,至于眼前的名胜是怎样的、是否真的存在,反而都不重要。
“名胜楼台的名称被抽空了具体所指的特殊性,从而变成了一个飘浮的能指符号。无论具体的情境如何千差万别,也无关登览与否,所有题写名胜的诗人,都生活在互文关系所结成的这同一张意义网络之中。”商伟称。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