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台、赤壁、铜雀台……它们为何悉数覆灭,却又永远存在(6)

2023-04-24 来源:飞速影视
废墟既然不在荒废颓败的建筑物中,那么废墟在哪里?
我们先来看一下被认为是中国最早的、也是最有名的一首关于废墟的怀古诗——《黍离》,其中第一部分作为: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诗大序》中对其定性为“闵宗周也”:两千七百多年前,一位东周的大夫望着曾经西周宏伟的丰镐二京已成废墟、湮灭在无边无际的庄稼地,这位有“故国之思”的大夫喟叹着:“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直到宋朝,王安石仍旧纪念着《诗经》中这句沉重的咏叹,并化用为“黍离麦秀从来事,且置兴亡近酒缸。”的诗句,到去年被关注的一部叶嘉莹的纪录片《掬水月在手》中,垂暮之年的叶嘉莹失去了故园,她与诗人席慕蓉结伴,来到曾经的原乡叶赫水畔寻根,攀上了一个丘陵不见任何恢弘的城址,只有满目的接天衰草,叶嘉莹说此情此景,正合了《黍离》的意蕴。
“麦秀黍离之思”的意义也就作为一种对逝去王朝、失落的政权的怀念而被确定下来。

凤凰台、赤壁、铜雀台……它们为何悉数覆灭,却又永远存在


《掬水月在手》中以影像呈现的黍离之悲

凤凰台、赤壁、铜雀台……它们为何悉数覆灭,却又永远存在


像文章中所叙述的,中国古典文学中的意象体系存在着强大的使用惯性,它们是建构古代史和古代文学的基础,绝不可只看表面意思进行滥用。比如最近的一个画展,以“彼黍离离”为题,却意在歌颂丰收,典故与语境并不适配,是对典故的误用。其实对于废墟和空无,我们每个人都有深刻的感受。有的城市是诠释空无的绝佳案例,比如作为“吴、东晋、宋、齐、梁、陈”六朝古都的南京。六朝遗迹悉数覆灭,观看者需要足够的知识储备和想象力才能进入历史,我们面对的这种困境,同样也是古人的困境。17世纪石涛去到南京雨花台时,那里已经是一座大土丘。据传说,雨花台从公元3世纪就是一个流行景点,507年高僧韫光在此搭台说法,花从天降,因此得名。在《江南八景》册页之“雨花台”中,石涛描绘自己站在一个硕大的锥形土丘之上,遥望远方。册页上题画诗后写:“雨花台,予居家秦淮时,每夕阳人散,多登此台,吟罢时复写之。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