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中的伦敦:时代的隐喻

2023-04-25 来源:飞速影视
1.维多利亚伦敦与全球化伦敦
伦敦是一座老牌帝国之都,在“前电影时代”——电影被发明以前,就已被诸多艺术形式想象和书写,如诗歌、小说、回忆录、戏剧、历史等。它也是一座狄更斯之城,狄更斯的《雾都孤儿》与《双城记》成为对伦敦想象的重要灵感源泉。电影起源于维多利亚时代。作为一座维多利亚城市的伦敦,在电影表征中,只需一盏煤气街灯,一条鹅卵石街,一辆马车,一片雾,就可以辨认身份。
1955年著名的伊灵喜剧《老妇杀手》中,年老善良的主人公怀博菲丝太太就住在一座维多利亚公寓里。这座房子是电影的主要场景,她的租户马库斯教授与其团伙在楼上谋划抢劫运钞车,不料被怀博菲丝太太漫不经心地挫败了计划。值得注意的是:这座房子正面是伦敦的国王十字与圣潘克拉斯火车站,背面是铁轨(方便抢劫运钞车),而在现实中这是一个不可能的地理位置。
走进怀博菲丝太太的老房子,扑面而来的是维多利亚风格的装饰:椅罩、窗帘、油画、鸟笼、笨重的红木家具簇拥在场景中。对面的圣潘克拉斯火车站——美丽的红色维多利亚哥特建筑,为维多利亚式的内部装饰提供了外部对应物。这就是“电影地理”建构在一个不可能的“现实地理”之上的原因:维多利亚时代在这部电影中的重要性。电影中的帮派可以解读为战后工党政府,有着跨阶级的混杂性,而维多利亚时代的怀博菲丝太太,代表着对战后摇摇欲坠又挥之不去的维多利亚文明的一种留恋。由汤姆·汉克斯主演的好莱坞翻拍版完全失去了这一意味。
《老妇杀手》中抢劫场景的拍摄地,如今建起了欧洲之星火车站;电影中消失的地点的影像,成为老国王十字区域仅存的遗迹。20世纪50年代的英国电影有一种抵抗现代性、拥抱旧世界的普遍趋势;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遗产电影,成为英国独树一帜亦是最具影响力的电影类型,多改编自文学经典、展现维多利亚时代,如《看得见风景的房间》和《理智与情感》。
当我们在电影的虚构地点和它所援引的真实地点之间穿行时,要留意伦敦在电影中有一种很强的转喻性:代表着英格兰、英国、大英帝国、政府。地标伦敦的意象,意味着空间,也意味着时间。帝国伦敦是一个“维多利亚伦敦”,后帝国伦敦是一个“全球化伦敦”。
摩天大楼的繁盛显著影响了伦敦的天际线,传统的塔桥、圣保罗大教堂与现代的碎片大厦、劳埃德大厦等不同图腾地标的并置,构成了一个全球化都市。一系列以演员和投资的英美混合、获得巨大国际化成功的电影,在创造全球化伦敦形象的过程中也作出了贡献,如《四个婚礼和一个葬礼》《诺丁山》《真爱至上》《滑动门》等。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