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上班即上坟”的郑嘉励:用最极端的语言形容盗墓对文物的破坏都是合适的(5)

2023-04-25 来源:飞速影视
界面文化:那么考古工作者面对保护与破坏的矛盾,能做些什么呢?
郑嘉励:有大量的文物在可保可不保之间。在这个时候,就需要考古工作者对文物作出强有力的说明。很多人抱怨,在文物保护这件事情上,领导没有水平、没有文化,但这是因为考古工作者的说服力不够。假如文峰塔和修路冲突了,如果考古工作者说,文峰塔这种文物到处都有,年代也不是很早,领导肯定就说算了。如果把刚才的故事讲一遍呢?领导就会觉得,这是我们乡土的标志,是和老百姓的情感息息相关的。
公众也是这样,只有意识到文物和自己的生活、情感有关,才有可能进行保护。高速公路建设中发掘的一般文物很难被保下来,无非是大家认为和我无关。这也和很多施工者是外地人有关系,如果是这个地方成长的人,就会在公路建设和文物保护发生冲突时,想一想值不值得多花一两个亿改一下道。
二、当中原儒家伦理与南方世俗风水相撞,逝者该怎么埋?
界面文化:你对墓葬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宋元,其中你又对吕祖谦家族墓地尤其重视(吕祖谦是南宋时期与朱熹、张栻齐名的著名学者。宋室南渡后,自其曾祖吕好问南迁以来,五代家族成员,绵延150余年,悉数聚葬武义明招山,形成了江南地区罕见的家族墓地),并认为它是丧葬观念中“宋元明转型”承上启下的一环。能不能展开谈一谈?
郑嘉励:我在书中《寻墓记》这一章节里最大的抱负,就是建立起对浙江南宋时期墓葬的整体思考的框架。
考古是需要想象力的。明招山的吕祖谦家族墓地已经是文保单位很多年了,而我去做调查是基于这样一个设想:这批士大夫家族在河南老家已经建立了多代人的家族墓地,但因为靖康国难,他们跑到了自然环境、人文传统与中原地区都格格不入的南方。而这里由于追求世俗风水的习惯,并没有形成族葬,那么他们该怎么办?

【专访】“上班即上坟”的郑嘉励:用最极端的语言形容盗墓对文物的破坏都是合适的


吕祖谦(1137年4月9日—1181年9月9日),南宋著名理学家、文学家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