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新开:《啊,朋友再见》为何再次飘红全球?(3)

2023-04-25 来源:飞速影视
在二战期间,还有两首以“姑娘”为主题的歌曲被传唱,其影响力在当年要更大,传播得也更广。
其一,德国歌曲《莉莉·玛莲》(Lili Marleen)。
其歌词起初是一首诗,创作于一战期间,出版时题为《年轻哨兵的歌》,至于所表现的主题场景,则是一名即将奔赴战场的士兵,向前来军营探望的女友莉莉·玛莲深情告别。其实,莉莉和玛莲是两个女子,被作者组合为一个名字,并反复出现在这首诗中。
【哨兵已经开始呼喊晚点名号也已吹起迟了的话是要关三天的禁闭我必须立即只好在此道别但心中仍然盼望与你同行与你一起,莉莉玛莲与你一起,莉莉玛莲】
1938年,德国作曲家诺贝特·舒尔策为《年轻哨兵的歌》谱曲,并改名为《莉莉·玛莲》,但一直默默无闻。
1941年,德军占领了后来成为南斯拉夫首都的贝尔格莱德,从一个地下室翻找出德语版《莉莉·玛莲》唱片,便通过自设电台播放给德军官兵听,结果从巴尔干半岛传遍欧陆及至非洲战场。

朱新开:《啊,朋友再见》为何再次飘红全球?


起初,盟国军方因为这是敌方歌曲而下令禁唱;1943年,德军在斯大林格勒战役失利后,纳粹宣传部长戈培尔认为这是一首“徘徊在酒吧中的死亡之曲”,也发布了禁唱令。可是,对垒双方的士兵太喜欢这首歌了,甚至在战壕中呼应合唱。
对此,盟国方面只得尽量将《莉莉·玛莲》改编,美军加入爵士乐伴奏,歌中姑娘的身份是公司文员;英军更名为《我灯光下的莉莉》并配以男声小合唱,歌中姑娘的身份是纺织女工;苏军更名为《战壕玫瑰》并融入俄罗斯民谣元素,歌中姑娘的身份是集体农庄社员。
最终,这首歌成为“尽快结束战争”的情绪表达,但产生的效果有大不同,对于德军是厌战弃战,对于盟军是以战止战,以尽快返乡见到心爱的“姑娘”。
《莉莉·玛莲》的影响之大,以至在1981年被西德拍成电影,并成为反法西斯及反战的代表作。

朱新开:《啊,朋友再见》为何再次飘红全球?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