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新开:《啊,朋友再见》为何再次飘红全球?(5)

2023-04-25 来源:飞速影视
至于喀秋莎火箭炮的威力与作用,已无需赘述了,于此仅引用德军对其的称谓:呼啸的死神、斯大林的管风琴。
苏军官兵正是高唱着《喀秋莎》,伴随着喀秋莎火箭炮的呼啸声,义无反顾、勇往直前地冲向敌阵,直至占领柏林结束二战。
事实上,国人传唱《喀秋莎》要比《啊,朋友再见》更早,以至成为中俄传统友谊的象征。2019年5月9日,中国三军仪仗队受邀首次参加纪念苏联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正是伴随着《喀秋莎》乐曲通过莫斯科红场,引来俄罗斯观众的阵阵喝彩。

朱新开:《啊,朋友再见》为何再次飘红全球?


毋庸置疑,虽然彼此的语言不通,但那熟悉的旋律可以产生共鸣,不仅是《喀秋莎》,还有《莫斯科郊外的晚上》、《三套车》、《红莓花儿开》等。
三、现代音乐与民歌民谣在中国
当然,我们也有许多具有代表性的经典歌曲,若说与“送别”有关,首选必然是《十送红军》:
【一送(里格)红军(介支个)下了山秋雨(里格)绵绵(介支个)秋风寒树树(里格)梧桐叶落尽,愁绪(里格)万千压在心间问一声亲人红军啊,几时(里格)人马(介支个)再回山】
需要说明的是,这首歌曲是经过实地采风后,于1960年进行了再创作,其主题场景所展现的是群像,即乡亲们为红军队伍送行,并期盼早日胜利返还。

朱新开:《啊,朋友再见》为何再次飘红全球?


若说表现个体形象的歌曲,那就是非《送郎当红军》莫属了。
【送郎当红军阶级要认清豪绅(哪)地主(啊)剥削我穷人哎呀我的郎送郎当红军切莫想家庭家中(哪)事情(啊)我郎莫挂心】
在这首歌中,“姑娘”已成为绝对主角,并且是情感的施与者——喀秋莎、Bella、莉莉·玛莲属于被动接受者。其歌词则更加简明直白,且颇具“教育”内涵,这也反映出与当时的国情,包括单纯的音乐艺术方面。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