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西里》与《2012》:中西方不同的生态关怀与文化取向(2)
2023-04-25 来源:飞速影视
因此,以《可可西里》与《2012》为例比较而观,具有一定的代表意义。
对于电影而言,面对拍摄对象,视角的选择寄寓了叙述者(编剧、摄影、导演、剪辑)的价值判断、情感取向和审美追求,形诸电影文本,就会有叙事视角的不同选择,在观影过程中,文本中这些不同的叙事视角又决定了观众不同的接收方式和审美效果。
如电影《白鲸》和《大白鲨》虽同时叙述人类和海洋超大海洋动物搏斗的故事,却因其完全不同的视角而产生了截然不同的审美效果和伦理效果。
前者因以马利这个故事内叙述者的存在而具有了丰富的生态伦理意义,而后者虽号称好莱坞历史上首部生态电影,却因外聚焦视角的单一使用,失却了更深层的生态伦理思考,沦为以惊悚恐怖招徕观众的商业大片。
所以,所谓生态电影,关键不在题材,而在摄影机背后“那双内心的眼睛”,以及由这双眼睛所选择的呈现在电影文本中蕴含着生态意识和生态伦理的叙事视角。
特别是生态灾难电影,除了技术上的精益求精,更重要的就在于摄影镜头前后叙述者充满生态意识和生态伦理关怀的忧患“言说”。
《2012》
《2012》电影文本中叙事视角的采用延续了好莱坞灾难片一贯的做法,选取平民、专家、政府等多个角度展开叙述,呈现出灾难事件的多方面反应,从中隐喻政治意识形态与平民价值取向的对立,专家知识分子在政府与平民价值观念之间取舍犹疑,最终往往是专家与平民携手,人道主义获胜,以此宣扬西方价值系统中永恒的基本理念——爱、友谊、勇气、抗争、生命至上。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