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真实!洞察“好好先生”形成的诱因(2)

2023-04-25 来源:飞速影视
基层“好好先生”滋生的制度土壤
制度属于规范基层干部行为的根基,它是各类行动的指南针与矫正器,如果制度上出现差池,就会形成“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的乘数型放大结果。
基层绩效评估缺失或者流于形式。就决定性而言,绩效评估的缺失或者流于形式是滋生基层“好好先生”的首要制度性因素。在评估与考核面前,所有不干实事的行为都会公之于众、暴露在众目睽睽之下,让混日子、和稀泥的“好好先生”难以生存。然而,令人遗憾的是,一些基层政府却忽视了为人民服务的结果评价,或者虽然有绩效评估工作,但在推进过程中却流于形式,给“好好先生”留下务虚的空间。
基层绩效问责未获有效落实。如果绩效评估结果不能用于辨责、问责与追责,那么绩效评估就只能发挥公开告知的作用,即公开告诉每个人自己及其同事的绩效到底如何,这虽然有助于基层干部自我寻找差距,并力争有所改进,但并不能刚性地促进每个人改进自己的绩效。根据绩效评估结果的好坏,要求绩效结果不佳者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并对其进行限期整改,否则便展开追责工作。这样的绩效问责有助于每一名干部不断提升自己为人民服务的工作实效,将“以人民为中心”落实到每一项具体的工作中去。显而易见,如果绩效问责制度不能获得落实,就会产生人浮于事、夸夸其谈的“好好先生”后果。
群众满意度评估开展不够。一些基层政府的绩效评估与绩效问责方案由本机构的某个部门(一般是政府办公室、人事部门、组织部门等负责)根据政府的统一部署编制绩效评估与问责方案,有一些方案从政府本位出发,较少考虑群众满意度,忽视了“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这条公共服务规律。在这种情况下,政府绩效评估虽然做得风生水起,但其评价的对象却可能并非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事项,并非与人民群众关系密切的事项,这样无论绩效评估结果如何,都与人民群众的需求有着明显的差距。最终使得绩效评估与问责和群众期望成了“两张皮”——绩效评估与问责以政府自身的要求展开,群众期望满足与否并不包含在绩效评估与问责范围之内。在这种情况下,就会有部分基层干部不以群众满意为目标,而是唯本单位的“绩效评估与问责”马首是瞻,努力搞好与评估者、问责者的关系,努力搞好与每一名同事的关系,以便在绩效评估的主观打分指标中获得好成绩。
只有绩效评估与问责制度中包括完善的“群众满意度评估”细则,才能杜绝这类“好好先生”的出现。
人民监督制度落实不彻底。政府每一项工作是否完成、完成得好与不好都应该由人民说了算,这就必须发挥人民监督的作用,由人民对工作作风漂浮、工作效果不佳的干部进行监督。然而,个别地方政府却不重视人民监督制度,或者将其束之高阁。一旦人民监督无法发挥作用,一些意志薄弱的基层干部就会将为人民服务的机构看成“享受生活”的场所,“搞好关系”“你好我好大家好”“多聚一次多一分感情”就成为了他们的生活常态。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