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学生,我怎么看待西方文化?(转)(5)

2023-04-26 来源:飞速影视
在中学课本上,那些李杜思想的语文教条应该改一改了!可如果不这么解读,又能怎样呢?失去土壤的古诗枯萎了。原因在于,当人们要面对江河、落日抒发情感时,他们首先需要真的见到,且被感动。人们对于现实的钝感决定了艺术的没落(当然,如果艺术的创作方式会随之改变的话,如果AI能创作艺术的话……)。
在胡适高喊“文字之功用在于达意,而达意的范围以能达到最大多数为最成功。”后,古代文学在语言系统就被剔除了。我们必须承认胡适文学改革的突出贡献,但其弊病,却持续且长久地影响我们。首先,他断言中国文化的落后,这种观念在今天仍受很多青年的追捧,其次,这种激进的改革让未来的中国文学一头扎入形而上的怀抱中——虽然这是必然的。中国现代文学是西方文学的追随者、模仿者,并很难形成独具一格的风气,就像融入拉美文化的魔幻现实主义,或融入物哀精神的日本小说那样。归根结底,是国民对中国文化的遗忘与环境的不自由,这种遗忘绝非对文化符号与文化形式的呼唤可以弥补的,如果不运用自己的文学批评传统,如果不学自己国家的思想,是不会唤醒中国的文学记忆的,遑论文化传统了。我看日本动漫,很是羡慕,那些校园番中,出场人物几乎都会有一两集是穿着和服出场的,比起那些神话英雄(《封神榜》与《西游记》),很显然这种贴近生活的展示更有价值(我们的中学很难允许穿着汉服上学,除了一些经济发达的省份)。
说来惭愧,我最近才开始燃起对古代文学的兴趣,读了《楚辞》,很受震撼。在现代文学中,我的阅读习惯一直以读更成熟的西方文学为主,所写的内容,包括小说、随笔、散文都更偏向于西式风格,或许需要很长时间才能从我的作品中看到唐风宋韵之感,这算是我自己的目标吧。严肃地说,如今文学几乎已不可摆脱西方的影子,只能效仿拉美与日本文学去重建新的中国文学——艺术也是如此,而现实可能更糟。当艺术沉降到资本主义市场中,无论艺术再以怎样可怜的受害者身份示人,它都无法与帮凶撇清干系了。必须有一些深刻的问题去反问人们:
当自由异化后,当意识形态战争无处不在后,创作者还会留给艺术一丝纯粹的空间吗?
即便创作者仍然洁身自好(我尚且相信艺术家的品格),可铺天盖地的、专业与非专业的放大镜般的搜索会放过艺术吗?
在abc艺术书展上,一个新概念被反复提起:职业艺术家。令人兴奋的艺术家职业化是否为艺术市场化新时代的翻版?
格罗伊斯⑦在《流动不居》中提及的,艺术在互联网中以流动的形态出现(并非以抵挡时间的流动的目的存在),真的会是艺术无可避免的归宿吗?
——这也正是西方文化那张阴笑面孔的冷冷嘲讽。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