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金壁:古路是有轨辙的
2023-04-26 来源:飞速影视
《说文·车部》:“轨,车彻也。”这样看来,轨与辙(古字作徹,取通彻之义。今简化为彻)是同义词。今人皆理解为“车轮辗过的痕迹”(见《汉语大词典·车部》“轨”条)。
但据典籍,“轨辙”本指车下两轮之间。
段玉裁于《说文·车部》“轨”条注云:“彻者,通也。车彻者,谓舆之下两轮之间空中可通,故谓之车彻,是谓之车轨。轨之名谓舆之下隋方空处,老子所谓‘当其无,有车之用’也。
高诱注《吕氏春秋》曰:‘两轮之间曰轨。’毛公《匏有苦叶》传曰:‘由辀以下曰轨。’合此二语,知轨所在矣:上距舆,下距地,两旁距轮,此之谓轨。”后来引申指古代正规道路的人造车辙或车轮碾过的痕迹。
《说文新附》:“辙,车迹也。从车徹省声,本通用徹,后人所加。”已经是宋人的理解了。
古代正规道路的人造车辙——轨辙,在路面的石块或石条上凿成,其作用是使车轮不至深陷泥泞之中, 亦不易翻倒,车行轻快而平稳。
说古路有轨辙的理由、证据是:
1
一、《礼记·中庸》:“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管子·君臣》:“书同名,车同轨。”《史记·秦始皇本记》:“车同轨,书同文字。”
政治家把“车同轨”作为统一天下制度的重要政治措施、天下一统的重要标志之一(车同轨是交通、经济方面的,书同文是政令教化方面的,行同伦是道德规范方面的),且多冠于“书同文”之前,于当时必有其重大的现实意义:全国车皆同轨,即可使全国车辆皆可通行于天下之道路,不至因轨辙宽窄不一而不能通行。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