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金壁:古路是有轨辙的(2)
2023-04-26 来源:飞速影视
如果道路上并无轨辙,那么各地车制不同又有何大碍?只有承认当时标准道路皆有轨辙,才能真正理解“车同轨”对一个统一国家的重要性。
宋朱熹《四书或问·中庸》曾详说其理曰:“周之车轨书文,何以能若是其必同也?曰:古之有天下者,必改正朔,易服色,殊徽号,以新天下之耳目而一其心志。若三代之异尚,其见于书传者详矣。轨者,车之辙迹也。周人尚舆,而制作之法领于冬官。其舆之广六尺六寸,故其辙轨之在地者相距之间广狭如一,无有远迩,莫不齐同。况为车者,必合乎此,然后可以行于方内而无不通。不合乎此,则不惟有司得以讨之,而其行于道路自将偏倚阢陧,而跬步不前,亦不待禁而自不为矣。古语所谓闭门造车,出门合辙,盖言其法之同。”
《左传·隐公元年》:“天子七月而葬,同轨毕至。”杜预注:“言同轨,以别四夷之国。”
知“车同轨”非始于始皇。且天下一统则同轨,九州分裂则异辙,又知非唯始皇有“车同轨”之事——凡收拾分裂之局面者皆有此混一车书之事,始皇不过乃一结束长期分裂之局面者耳。
北魏便为统一全国轨辙尝下特诏,《魏书·世宗记》载永平二年六月辛亥诏曰:“江海方同,车书宜一,诸州轨辙南北不等,今可申敕四方,使远近无二。”
2
二、古书常有“争道、争途”之记载,如《汉书·霍光传》记霍氏与御史大夫“两家奴争道,霍氏奴入御史府,欲躢大夫门”。
《陈书·高宗二十九王传》:“初,叔坚与始兴王叔陵并招聚宾客,各争权宠,甚不平。每朝会,卤簿不肯为先后,必分道而趋,左右或争道而斗,至有死者。”
《元史·释老列传》:“(至大)二年,复有僧龚柯等十八人,与诸王合儿八剌妃忽秃赤的斤争道,拉妃堕车殴之。”
所谓“争道”,实际即是“争轨”。《周礼·考工记·匠人》“经涂九轨,环涂七轨,野涂五轨”,即指国都及周围道路轨辙之数。
然而即使多轨之道,车入轨之后,如后车欲超越,或遇对面来车,则必有一车当出轨避让,这是比较麻烦费力的,故易起纠纷。如车路无轨辙,则避让是极容易的事,亦不易发生争道之事。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