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古代“人鬼恋”故事中为鬼一方多为女性?(2)

2023-04-26 来源:飞速影视
并且中国古代早期垄断性地掌握文化和知识的正是巫师和史官,他们中的多数人不仅相信鬼神,甚至认为精神生活也是一种历史。有话语权的他们推动了鬼神观念的传播。(《左传》中有不少鬼神异闻故事,《搜神记》作者干宝兼有历史学家身份等等。)
二是宗教信仰的影响。
而到了魏晋时期,战乱频仍、自然灾害难以控制,而统治阶级不作为,下层民众饱受摧残,迫切需要一种心理上的慰藉与归宿。标榜长生不死、因果轮回的道、佛两教因而有了很好的发展土壤。
道教是以黄老思想为基础,承袭战国以来神仙方术观念衍化而成的中国特色宗教。道教传教者多是活跃于民间的巫师,他们经常从事占卜问卦、求神驱鬼等活动,在底层百姓中有着较高的威信,道教也因此大面积融入社会。
而来自印度的佛教,因宣扬因果报应、生死轮回,而容易成为底层苦难民众的精神寄托。“因果报应”是佛教的重要教义,认为每个人都要经历生死轮回,而每一次轮回的结果是由前世行为所定。“人鬼情未了”故事中的复仇情节与转世姻缘正是契合了佛教的“轮回”观念。
道佛两教风行,加速了“鬼”文化的成熟。鬼神故事从晋到隋特别繁盛,据鲁迅先生在其《中国小说史略》中统计,《新唐书·艺文志》所收这一期间志神怪小说达十五家一百十五卷。
恰如鲁迅先生分析说:“中国本信巫,秦汉以来,神仙之说盛行,汉末又大畅巫风,而鬼道愈炽,会小乘佛教已入中土,渐见流传,凡此皆张皇鬼神,称道灵异。故自晋迄隋,特多鬼神志怪之书。”
三是封建社会冥婚习俗的折射。
冥婚习俗源于先秦,盛行宋代,是封建社会的糟粕之一。简单来说,冥婚有两种基本形式:一种是订有婚约的男女其中一方在婚前去世,另一方要履行婚约,与死者成婚;另一种是男女双方并无婚约,但都死于成婚之前,亲属将他们合葬在一起,结为冥界夫妇。
第二种冥婚形式显然对“人鬼恋”故事的影响不大,而第一种形式的冥婚中人鬼成婚的情况,正是粗糙版的“人鬼情未了”,对文学创作“人鬼恋”以现实性地启发。
我们该知道蒲松龄《聊斋志异》中的故事几乎是取材自民间的,虽然经过了艺术化处理,但是故事模式还是能看出民间特色,有不少冥婚的影子。如《新郎》中的新郎在新婚当夜被“假新娘”引诱入冥与女鬼结为连理,以孤坟为家;《聂小倩》写的是人鬼成婚,终成眷属。

为何古代“人鬼恋”故事中为鬼一方多为女性?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