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美,但脆弱——伊丽莎白二世之后的君主制会走向何方(6)

2023-04-26 来源:飞速影视
我相信,在现代民主宪政制度之下,人民需要一位高高在上的“陛下”,并不是对他(她)有什么现实的期待,而更多的是一种心理上的寄托:即便是在这个祛魅已久的后启蒙时代,政治(或者更宽泛地看,其实也就是世俗社会生活)仍然需要保留一份神秘的神圣性。为什么上帝会去保佑一位国王或女王,而不会去关心一位总统或总理?因为国王或女王的身份、地位和权杖都是上帝赐予的,与我们普通民众毫无关系。而总统或总理,是同我们一样的人,而且,恰恰是我们让他们成为他们的。
可能正是因为这种曲折隐秘的社会心理,我们经常看到民主国家的媒体肆无忌惮地攻击漫骂民选的总统、总理和议会,但我们很少看到他们会以侮辱性的粗鲁语言加诸王室身上。在这些国家,普通民众面对总统时仅仅是表示一下必要的尊重和礼貌;但他们面对王室时的态度,除了尊重和礼貌,却又平添了几份微妙的虔敬,仿佛他们面对的是耶稣基督亲自赐福过的圣物。
作为普通民众,我们与总统、总理在人格上是平等的,但我们与国王和王后却注定是不平等的。吊诡的是,在这个一切追求平等的年代,正是这份不平,维系着我们内心深处强烈渴望着的某种神圣情感。这种情感实际上存在于生活的许多方面,只是我们平时很容易忽略罢了。当我们形容一个人在某个领域内的成就达到了凡人不可企及的卓越地位时,我们会说他(她)是“球王”、“歌后”、“影帝”……我们好像从来没有打算把他(她)形容为“足球场上的主席”、“歌唱界第一夫人”、“电影总统”……难道主席和总统的权力不比国王和王后大得多吗?但很遗憾,它们仍然不过是一份职业而已。国王和王后不是培养和训练(还有竞争)出来的,他们是上天选中的。
但是,正如我在前面已经提到过的,在现代社会,这种神圣性是极其脆弱的,一旦打破了,就绝没有可能再加以恢复。那些君主立宪国家的国民们也许永远都会用一种神圣与神秘夹杂的情感仰视着他们的王室,这只是因为这些国王或女王的血统里流淌着古老而高贵的基因,但他们绝不会接受一个凭借着现实政治权力而自我加冕的冒牌君主——辛亥革命的炮火剥夺的,不仅仅是爱新觉罗氏的“天命”,它已经一劳永逸地勾销了一切天命。可怜和可悲的袁世凯却不懂得这个道理。

也因为这个缘故,君主制就像一件精美但脆弱的景德镇瓷器,一旦打碎便永无可能再修补。英国王室传记作家RobertLacey一针见血地说:与制度永远高于个人的民主共和制相反,君主制是否为人接受,完全取决于身居王位的人。“英国曾将国王送上断头台,在克伦威尔统治下,英国曾经历了11年的共和制。我们可以再次这么做。”当然,这显然不是指把国王再一次送上断头台,而是指用和平的办法将他(她)赶下王位。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