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鲁诺·陶特眼中的日本美:至今还能触痛到中国设计的神经(7)

2023-04-26 来源:飞速影视
陶特在日期间在日向邸做的地下室内饰设计

布鲁诺·陶特眼中的日本美:至今还能触痛到中国设计的神经


马蹄形住宅群落假如说这个陶特文萃的选本前五篇是写给日本人看的,第六篇《日本建筑中的世界奇迹》是写给外国人看的,仍然沿着陶特的建筑理念看(审美性)和用(功能性)的道路,告诉我们日本建筑的灿烂在桂离宫。而第五篇《活着的传统》,我没法不想起现在热门的“美育”话题,“日本是幸运的,它的国家文化从最初延续发展至今而没有遭受严重阻碍。”(第127页)“在这个美丽的国家中,比自然或是寺院、庭院等更具吸引力的,实际上是现在还依旧生机勃勃地存续于生活中的日本传统。”(第128页)我们在陶特的文章中,仅仅读到一个西方人在日益西化的日本社会发现日本自身的美还是不够的,第七篇《日本建筑的基础》是一次提醒式的演讲稿。面对自身的传统文化,面对外来文化,“日光神社是未能被完全吸收、消化的进口商品。与此相反,桂离宫是将当时所存在的一切影响都吸收进建筑精神并很好地消化、运用的作品。
”(第200页)陶特提醒大家“艺术贯穿过去,延续到现在,还将持续到未来,人类的创造将永无休止。”那些是延续精神,那些是对自己的传统或外来的传统低级的复制。在日本茶室往往表现一种卓越的美,单纯的重复会让这种美立刻消失。异化成定式的陋规,相信不止是陶特眼里1935年的日本,也弥漫在我们日常的角角落落。

布鲁诺·陶特眼中的日本美:至今还能触痛到中国设计的神经


玻璃亭阅读到这里,我突然感觉到陶特提醒日本人面对自身传统的良苦用心,对现在的我们来说,仍然是那么的奢侈,“日本人就这样突然丧失对自然的敏感了吗?我不知道如何解释。”(第161页)换作中国人呢?我们只会朗诵古人留给我们的词语或诗句,《文心雕龙》里对世界的看法和感受,多少又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我们还奢谈什么对自然的敏感,有勇气直面问题的人或许还可以谈谈我们的粗鄙,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每一次民族的复兴,都属于有勇气面对自身问题的族群。当然,1930年代远离祖国的德国建筑大师在日本并没有那么受欢迎,写下了这些文字留给了未来的日本,留给了那个在东大听过陶特演讲的丹下健三,也留给了编选这本中译本的隈研吾。每一位中国读者会像美术史学者陈永怡一样发现,“陶特近百年前对日本现代设计的提醒,时至今日似乎还能触痛到中国设计的神经。
”(第38页)陶特说日本之美可以从桂离宫开始,而中国之美呢。
2021年4月30日杭州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