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亲复仇,绵延千年的为孝而杀,甚至成为皇朝更迭的理由

2023-04-27 来源:飞速影视
血亲复仇是人类在氏族时代时就种下的感情和行为模式。因为那个时代人们生存必须依托于自己的家庭和家族,所以家族的利益高于一切。对某一个人的伤害,被视为对全体家族的伤害;对某一次伤害的报复,也就不单只针对加害者,而是针对加害者家族的全体成员。
这也是最原始的血亲复仇方式。与其说它正义,不如说它残酷。而且也将复仇的概念刻入了我们的基因之中。

血亲复仇,绵延千年的为孝而杀,甚至成为皇朝更迭的理由


古代大家族互相数百人参与的复仇并不稀奇
人类文明进一步发展,突破氏族的限制组建国家后,家庭和氏族并没有解体和消亡,而是成为了国家的基石。加之早期的国家,组织上还不够严密,对于国家的管理也无法深入。所以虽然国家颁布了律法来裁决人们之间的矛盾,但是血亲复仇并不能被取消和代替。
例如西周时期,朝廷设有 “朝士”和“调人”两个机构。如果自己的父兄为人所杀,到“朝士”登记仇人的姓名后,就可以自行杀死仇人报仇并无罪。为了防止“冤冤相报何时了”,朝廷通过“调人”这个机构,主动将仇人互相调开避仇,并制止双方“一次复仇”后的反复寻仇行为。
说明:调仇这个操作在当时并不是形式上的敷衍,而是很有效的一种措施。因为古代的交通能力很差,如果将互仇的两家分别派往相隔很远的地域,他们可能几代之内都没有机会再接触。
到了春秋时期,国家的四分五裂,儒法礼教的大兴,让人们更加忠于自己的家族、氏族,而不是公室。所以血亲复仇不但大兴(也从血亲扩大了主仆),还普遍地被人们视为一种美德。
例如著名的赵氏孤儿、伍子胥攻入楚国鞭楚平王之尸以泄愤等等。而且儒家也给出了血亲复仇的理论依据和原则。
父之仇弗与共戴天,兄弟之仇不反兵,交游之仇不同国。 《礼记·曲礼上》
不复仇,非子也。《春秋·公羊传》
父不受诛,子复仇可也。父受诛,子复仇,此推刃之道,复仇不除害。《春秋·公羊传》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