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军:鬼与灵:西南少数民族族群的“鬼”观念与传统帝国政治(13)

2023-04-27 来源:飞速影视
“彝族信奉原始宗教,敬拜祖先, 但从未有过专门祭祀祖先的节日。彝族只要有大小节日、家庭大小事及祖先忌日都要祭祖, 不会选定某日为祭祖日, 至今如此。所以, 七月十五日不是彝族的传统的祭祖日, 而是佛、道的宗教节日和汉族的祭祖节。”

张小军:鬼与灵:西南少数民族族群的“鬼”观念与传统帝国政治


双柏县鄂嘉镇也称呼七月十四至十六送鬼的节日为“摸奶节”。哀牢山地区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隋朝期间的两年征战,许多没有结婚的苗族青年战死沙场,亡魂在家乡四处流浪。他们来不及享受婚姻,希望找一个女人到阴间做妻子。但是亡魂们不愿意要被别人摸过奶的女人。为了不被亡魂带到阴间,她们不得不在赶鬼街的这几天让人摸奶,避免到阴间当鬼婆。因此,七月半本是男女青年们十分欢快的日子,他们竞相追逐嬉戏——这些正是传统的立秋农闲时节青年们谈情说爱的表现。至于这一习俗何时被附上了与鬼有关的内容,已经不得而知。
在今天的节日语境中,今后楚雄彝族的中元节究竟怎样过,怎样界定七月14-16日的“中元节”“鬼节”抑或“摸奶节”,看来不仅涉及到少数民族的文化自尊,还涉及到国家的民族政治。一方面,面对民族节日的商业化,民族精英的文化自觉愈加强烈;另一方面,面对传统的异变,如何完成文化并接、保持自己的文化土壤,依然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三、结论
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鬼文化的理解,有助于理解鬼节即中元节在西南的地域分布,理解所谓的帝国文化或者汉文化与当地文化的冲突与历史融合。本文所论的万物有灵,并非简单在宗教信仰意义上的论证,而是论证这些族群文化内含的圣灵文化或者圣礼文化,也可以说是圣灵文明(圣礼文明)。其文明的标志,包括了天人合一、对自然的尊重,文治的精神、民主的制度、社会和谐的社会关系(家庭和亲属制度等)。笔者曾论1949年以后的“驯鬼年代”。从历史看,“鬼化年代”似乎更加久远。帝国的文化扩张与文化怀柔,将西南地域不断纳入帝国的文化版图。历史上的鬼化过程是一个地方性知识的重构和建构过程,忽略了当地丰富的文化,贬低了少数族群的文化,结果导致地方社会神圣宇宙观的世俗化,降低社会围绕“灵”的神圣性,并使得少数族群自觉不自觉地在文化自卑中接受外来文化,偏离了文化融合的公平原则。
相关影视
合作伙伴
本站仅为学习交流之用,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www.fs94.org-飞速影视 粤ICP备74369512号